法学文苑
深山“远亲”脱贫记
来源:重庆法学会 | 时间:2020-10-29 | 编辑:唐怡 | 阅读:8464

   卢金伟


    《增广贤文》上写道:“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或许,人们更乐意推杯换盏的交错、迷恋嘈嘈切切的天籁、爱慕养尊处优的境地,却淡忘了原本生于土地、养于草木、源于甘泉的质朴。

  ——题记

  “这是庞大哥家,到了。”还没走进崭新的水泥瓦房,阵阵饭菜香味就扑鼻而来,菜勺敲得铁锅咣当作响。庞大哥90岁高龄的母亲靠着一根拐杖,一见到我,便放下手中没磕完的瓜子,起身要拉我坐下。圆桌旁,几个小凳子磨得锃亮,庞大哥的妻子赶忙捧出几杯热气腾腾的清茶,准备招待歇脚的客人。

  看到庞大哥和嫂子麻利地张罗内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禁让我回想起,与他初次见面时的窘境。

  2018年4月,我从单位出发前往黔江区黑溪镇白合社区,山路蜿蜒颠簸,道旁暗香浮动,雾气腾绕在山谷间。“哪户最困难?”我问。“村里贫困户很多,但最困难的还数庞一全家,都没啥单位敢拍着胸脯去帮。”村干部杨泽武无奈地说。

  到村头没走两步,只见一处矮山包后面藏着两间土坯房,散发出草叶腐烂般的霉味。墙壁上道道裂痕若隐若现,像是诉说杳无人烟的怅然,每个房子梁柱旁多撑了几根圆木,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

  站在破敝老旧的屋门外,杨泽武叹了口气:“这都是C级危房,上个月又挨了火灾,幸亏发现及时,全家人总算把命保住了。”庞大哥看家里来了人,双手紧握交叉在胸前。忙从里屋搬出旧方凳,凳面上落了一层厚重的灰尘,凳腿边纠缠着一块块蜘蛛网。

  我伸出手,要与庞大哥握手。他抬起手臂,露出磨破开线的袖口,衣服上布满了汗渍,手才伸出一半,又颤巍地抽回了。

  “刚干完活,手脏。”

  “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养育我的,也是这样一双勤劳的双手。”我上前一步,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触碰到掌心厚厚一层老茧,像磕着几块小石子。他喃喃自语道:“以前来过好多人,第一次有人和我这样握手。”

  “这户是脱贫路上‘老大难’,他母亲血管堵塞,还有骨质增生、高血压,媳妇又得了脑膜炎。庞一全没知识文化,年龄也大,凭几亩薄田靠天吃饭,连住房都成了问题。”现实的不幸与悲哀接踵而来,摧残原本贫困的家庭。

  我拉起庞大哥的手:“以后咱们就是亲人,一定要过上好日子!”庞大哥一脸迟疑,摇摇头吁了口气:“不敢再想了,这都是命呐,我尽力了……”

  人们常说,压倒中年人的往往就是一根稻草,负重前行时突然就掉落了眼泪。这次,我在他眼中没有看到希望与理想,只有经历多次挫败的黯然神伤。

  认了这门亲戚,我就隔三差五到庞大哥家串门,为他加油鼓劲。“庞大哥,你不能灰心丧气,一大家子人都指望着你,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渐渐地,庞大哥眼中有了些许光亮,常年佝偻的腰杆直了一些。“这屋里头,大米、床单、电扇、电视、新衣服……哪样不是你们送的,你是实意为我好,把我当自己人。犹豫了个把月,我想好了,再努力一把,不能辜负了你的好心。”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打开了心结,脚板的力量就会更加坚实。“你说,我该怎么做?”他问。“生活环境太差了,要翻修下房子。”我说出这话,庞大哥满是诧异、惊奇,嘴角微微颤动,许久才蹦出几个字:“修房子要花好多钱,修不起。”瞬间,他又垂下了头。

  “别担心,这次你就负责住,其他事交给我们办。”

  从打地基、做设计到砌筑、砸夯,施工人员干得满头大汗,庞大哥的手脚当然也闲不住,激动地参与其中。

  一轮皓月当空悬挂,杂乱的枝叶倒映在雪白的墙壁上,仿佛一张惟妙惟肖的水墨速写。新屋落成那天,左邻右舍都前来庆贺。庞大哥拿出了一饼鞭炮,挡在大家面前,“放完炮再进,吉利!”特意让我帮他点燃引信。随着一阵噼里啪啦,满地红纸铺成一条红毯,庞大哥脸上也乐开了花。

  “武警好呀!这房子够住两代人,太满意了。”庞大哥想不到,让他更满意的事还在后面……

  初春到初夏,青葱嫩叶逐渐茁壮、油绿,季节更迭轮转愈加热烈、活力。盖起庞大哥的新房子后,我又带上他前往支队与地方企业合作的扶贫示范车间。一摞摞竹筐里,蚕种啃食桑叶沙沙作响。

  “庞大哥,咱养一张蚕就能赚1500元左右,一年至少可以收获三四批,邻村好几家都靠养蚕发家致富了。”

  “我种了大半辈子的红薯,养蚕没经验,亏本了可折腾不起!”庞大哥一听我给他推荐“致富经”,连连摆手摇头。

  “免费给你发放蚕种,也会请技术员指导蚕桑养殖,到时候还有农业公司上门收货结账。”庞大哥一听有这些好政策,一下就心动了。车间还没转悠完,就同意尝试接收4张蚕种。

  庞大哥回到家,在门前挑了一块空地,没过两天,我们就帮他搭起一座蚕棚。自从开始养了蚕,他家里也渐渐热闹起来,技术员每周定期上门教培育蚕种的技巧、方法,很多亲戚朋友也跑来看“稀奇”。

  蚕种一天天长大,胖乎乎的样子惹人疼爱。“蚕很娇贵,桑叶要现摘撕碎,蚕室要通风换气,特别是蚕茧形成后要注意排湿干燥,才能提高蚕质。”给我介绍经验的人,不是蚕桑养殖专家,而是养蚕大半年后的庞大哥。他一边忙碌、娴熟地将桑叶平铺在蚕座上,一边自豪地讲述他的收获:“今年已经卖出了一批,赚了六千多块钱哩,这可比种地来钱多!”

  不仅如此,我们单位从年度扶贫经费里拿出专项资金,联系当地鸡苗供应商,给庞大哥家里送去了数百只鸡苗、鸭苗及十余头猪苗等家禽家畜,还搭建起了一座牲畜养殖大棚。这些幼崽还没长大,整天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还有啥好项目没?我看别家还有搞木耳种植哩!”庞大哥迫切地咨询我,生怕落后了似地。

  “种啥呦,你又不会。”我开玩笑道。

  “可以学嘛!等蚕种收获了,刚好能在蚕棚里种点菌类。正好你们也给村里土货打出了品牌,我再顺便增加点收入。”庞大哥乐呵呵道,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就在庞大哥生活过得蒸蒸日上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上初中的小儿子庞松说啥也不去上学了。“学习有什么用,不如和姐姐一起外出务工挣钱。”这可愁坏了庞大哥,一向不擅说理的他,急得就要动手打“不争气”的小儿子。

  次日,我与庞松交流得知,他看父母务农十分辛苦,想早点挣些钱让他们过上好生活。我没有试图说服这个步入叛逆期的孩子,而是接他去了趟城里的重点中学。在老师引导下,庞松浏览了校友墙,目睹了一个个因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事例。

  入夜宁静安详,稚气未脱的庞松对我说:“叔叔,我要回去上学。等我将来有出息了,一定把父母接出大山。”

  一大早,送庞松到家后,我就返回单位了。下车后,发现后备箱里,多出了一个竹篮筐,数十个鸡蛋垫着米糠,摞得整整齐齐。筐边贴着一封信件,歪歪扭扭地写了几行字,“你们帮我这么久,日子越来越好,我无以回报。这些都是我攒的土鸡蛋,算作回报官兵们的一点心意,请一定收下。”

  今年元宵节夜晚,街面上张灯结彩,路人却寥寥无几,显得异常冷清。庞大哥的小儿子与我开了视频聊天,一张新圆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烧鱼、鸡杂、炖牛肉,电视里传来晚会悦耳的歌声……庞大哥一家子开心得合不拢嘴。

  不久前,我随单位卫生队的医生们,再次到庞大哥家中巡诊送药,他患病母亲及妻子的气色明显好了不少。村里签约医生罗勇告诉我:“庞一全家已经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家人看病钱都能报销大半。”

  脱贫路漫漫,回顾往昔扶贫岁月,一幕幕远景缓慢浮现。从帮扶黔江区的太极乡、濯水镇桐木村到辗转白土乡凉洞村、黑溪镇白合社区,忙碌奔波的脚步丈量遍了渝东南的山山水水,换来数百个家庭破茧成蝶走向致富。欣慰的是,我也结识了众多贫困户“亲戚”,他们和庞大哥一样,与我毫无血缘关系,却建立起了血肉般的深情。事实证明,在脱贫攻坚这项伟大事业中,只要注入发自内心的真情厚意,就能克服一切艰辛险阻,取得这场攻坚战的胜利!

 (作者系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五支队政治委员)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终评结果公示
2024-07-16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关于评选表彰建议推荐对象公示的公告
2023-12-07
重庆市“最美法学法律工作者”人选公示
2023-11-14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关于开展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3-09-21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入围重庆市“优秀法学法律工作者”名单公示
2023-08-01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终评结果公示
2024-07-16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关于评选表彰建议推荐对象公示的公告
2023-12-07
重庆市“最美法学法律工作者”人选公示
2023-11-14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关于开展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3-09-21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入围重庆市“优秀法学法律工作者”名单公示
2023-08-01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学文苑
深山“远亲”脱贫记
2020-10-29 来源:重庆法学会
编辑: 唐怡 阅读量: 8464

   卢金伟


    《增广贤文》上写道:“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或许,人们更乐意推杯换盏的交错、迷恋嘈嘈切切的天籁、爱慕养尊处优的境地,却淡忘了原本生于土地、养于草木、源于甘泉的质朴。

  ——题记

  “这是庞大哥家,到了。”还没走进崭新的水泥瓦房,阵阵饭菜香味就扑鼻而来,菜勺敲得铁锅咣当作响。庞大哥90岁高龄的母亲靠着一根拐杖,一见到我,便放下手中没磕完的瓜子,起身要拉我坐下。圆桌旁,几个小凳子磨得锃亮,庞大哥的妻子赶忙捧出几杯热气腾腾的清茶,准备招待歇脚的客人。

  看到庞大哥和嫂子麻利地张罗内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禁让我回想起,与他初次见面时的窘境。

  2018年4月,我从单位出发前往黔江区黑溪镇白合社区,山路蜿蜒颠簸,道旁暗香浮动,雾气腾绕在山谷间。“哪户最困难?”我问。“村里贫困户很多,但最困难的还数庞一全家,都没啥单位敢拍着胸脯去帮。”村干部杨泽武无奈地说。

  到村头没走两步,只见一处矮山包后面藏着两间土坯房,散发出草叶腐烂般的霉味。墙壁上道道裂痕若隐若现,像是诉说杳无人烟的怅然,每个房子梁柱旁多撑了几根圆木,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

  站在破敝老旧的屋门外,杨泽武叹了口气:“这都是C级危房,上个月又挨了火灾,幸亏发现及时,全家人总算把命保住了。”庞大哥看家里来了人,双手紧握交叉在胸前。忙从里屋搬出旧方凳,凳面上落了一层厚重的灰尘,凳腿边纠缠着一块块蜘蛛网。

  我伸出手,要与庞大哥握手。他抬起手臂,露出磨破开线的袖口,衣服上布满了汗渍,手才伸出一半,又颤巍地抽回了。

  “刚干完活,手脏。”

  “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养育我的,也是这样一双勤劳的双手。”我上前一步,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触碰到掌心厚厚一层老茧,像磕着几块小石子。他喃喃自语道:“以前来过好多人,第一次有人和我这样握手。”

  “这户是脱贫路上‘老大难’,他母亲血管堵塞,还有骨质增生、高血压,媳妇又得了脑膜炎。庞一全没知识文化,年龄也大,凭几亩薄田靠天吃饭,连住房都成了问题。”现实的不幸与悲哀接踵而来,摧残原本贫困的家庭。

  我拉起庞大哥的手:“以后咱们就是亲人,一定要过上好日子!”庞大哥一脸迟疑,摇摇头吁了口气:“不敢再想了,这都是命呐,我尽力了……”

  人们常说,压倒中年人的往往就是一根稻草,负重前行时突然就掉落了眼泪。这次,我在他眼中没有看到希望与理想,只有经历多次挫败的黯然神伤。

  认了这门亲戚,我就隔三差五到庞大哥家串门,为他加油鼓劲。“庞大哥,你不能灰心丧气,一大家子人都指望着你,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渐渐地,庞大哥眼中有了些许光亮,常年佝偻的腰杆直了一些。“这屋里头,大米、床单、电扇、电视、新衣服……哪样不是你们送的,你是实意为我好,把我当自己人。犹豫了个把月,我想好了,再努力一把,不能辜负了你的好心。”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打开了心结,脚板的力量就会更加坚实。“你说,我该怎么做?”他问。“生活环境太差了,要翻修下房子。”我说出这话,庞大哥满是诧异、惊奇,嘴角微微颤动,许久才蹦出几个字:“修房子要花好多钱,修不起。”瞬间,他又垂下了头。

  “别担心,这次你就负责住,其他事交给我们办。”

  从打地基、做设计到砌筑、砸夯,施工人员干得满头大汗,庞大哥的手脚当然也闲不住,激动地参与其中。

  一轮皓月当空悬挂,杂乱的枝叶倒映在雪白的墙壁上,仿佛一张惟妙惟肖的水墨速写。新屋落成那天,左邻右舍都前来庆贺。庞大哥拿出了一饼鞭炮,挡在大家面前,“放完炮再进,吉利!”特意让我帮他点燃引信。随着一阵噼里啪啦,满地红纸铺成一条红毯,庞大哥脸上也乐开了花。

  “武警好呀!这房子够住两代人,太满意了。”庞大哥想不到,让他更满意的事还在后面……

  初春到初夏,青葱嫩叶逐渐茁壮、油绿,季节更迭轮转愈加热烈、活力。盖起庞大哥的新房子后,我又带上他前往支队与地方企业合作的扶贫示范车间。一摞摞竹筐里,蚕种啃食桑叶沙沙作响。

  “庞大哥,咱养一张蚕就能赚1500元左右,一年至少可以收获三四批,邻村好几家都靠养蚕发家致富了。”

  “我种了大半辈子的红薯,养蚕没经验,亏本了可折腾不起!”庞大哥一听我给他推荐“致富经”,连连摆手摇头。

  “免费给你发放蚕种,也会请技术员指导蚕桑养殖,到时候还有农业公司上门收货结账。”庞大哥一听有这些好政策,一下就心动了。车间还没转悠完,就同意尝试接收4张蚕种。

  庞大哥回到家,在门前挑了一块空地,没过两天,我们就帮他搭起一座蚕棚。自从开始养了蚕,他家里也渐渐热闹起来,技术员每周定期上门教培育蚕种的技巧、方法,很多亲戚朋友也跑来看“稀奇”。

  蚕种一天天长大,胖乎乎的样子惹人疼爱。“蚕很娇贵,桑叶要现摘撕碎,蚕室要通风换气,特别是蚕茧形成后要注意排湿干燥,才能提高蚕质。”给我介绍经验的人,不是蚕桑养殖专家,而是养蚕大半年后的庞大哥。他一边忙碌、娴熟地将桑叶平铺在蚕座上,一边自豪地讲述他的收获:“今年已经卖出了一批,赚了六千多块钱哩,这可比种地来钱多!”

  不仅如此,我们单位从年度扶贫经费里拿出专项资金,联系当地鸡苗供应商,给庞大哥家里送去了数百只鸡苗、鸭苗及十余头猪苗等家禽家畜,还搭建起了一座牲畜养殖大棚。这些幼崽还没长大,整天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还有啥好项目没?我看别家还有搞木耳种植哩!”庞大哥迫切地咨询我,生怕落后了似地。

  “种啥呦,你又不会。”我开玩笑道。

  “可以学嘛!等蚕种收获了,刚好能在蚕棚里种点菌类。正好你们也给村里土货打出了品牌,我再顺便增加点收入。”庞大哥乐呵呵道,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就在庞大哥生活过得蒸蒸日上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上初中的小儿子庞松说啥也不去上学了。“学习有什么用,不如和姐姐一起外出务工挣钱。”这可愁坏了庞大哥,一向不擅说理的他,急得就要动手打“不争气”的小儿子。

  次日,我与庞松交流得知,他看父母务农十分辛苦,想早点挣些钱让他们过上好生活。我没有试图说服这个步入叛逆期的孩子,而是接他去了趟城里的重点中学。在老师引导下,庞松浏览了校友墙,目睹了一个个因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事例。

  入夜宁静安详,稚气未脱的庞松对我说:“叔叔,我要回去上学。等我将来有出息了,一定把父母接出大山。”

  一大早,送庞松到家后,我就返回单位了。下车后,发现后备箱里,多出了一个竹篮筐,数十个鸡蛋垫着米糠,摞得整整齐齐。筐边贴着一封信件,歪歪扭扭地写了几行字,“你们帮我这么久,日子越来越好,我无以回报。这些都是我攒的土鸡蛋,算作回报官兵们的一点心意,请一定收下。”

  今年元宵节夜晚,街面上张灯结彩,路人却寥寥无几,显得异常冷清。庞大哥的小儿子与我开了视频聊天,一张新圆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烧鱼、鸡杂、炖牛肉,电视里传来晚会悦耳的歌声……庞大哥一家子开心得合不拢嘴。

  不久前,我随单位卫生队的医生们,再次到庞大哥家中巡诊送药,他患病母亲及妻子的气色明显好了不少。村里签约医生罗勇告诉我:“庞一全家已经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家人看病钱都能报销大半。”

  脱贫路漫漫,回顾往昔扶贫岁月,一幕幕远景缓慢浮现。从帮扶黔江区的太极乡、濯水镇桐木村到辗转白土乡凉洞村、黑溪镇白合社区,忙碌奔波的脚步丈量遍了渝东南的山山水水,换来数百个家庭破茧成蝶走向致富。欣慰的是,我也结识了众多贫困户“亲戚”,他们和庞大哥一样,与我毫无血缘关系,却建立起了血肉般的深情。事实证明,在脱贫攻坚这项伟大事业中,只要注入发自内心的真情厚意,就能克服一切艰辛险阻,取得这场攻坚战的胜利!

 (作者系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五支队政治委员)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