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正秋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本儿童小说,故事情节很简单:在风景如画的爱德华王子岛上,居住着终身未婚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他们在住宅地绿山墙过着一种简单规律而又索然无味的生活。为给家里添一个做农活的帮手,他们决定收养一个10岁的小男孩,却阴差阳错领养了孤女安妮。安妮的到来给死气沉沉的绿山墙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最后不仅马修和玛丽拉兄妹爱上了她,整个爱德华王子岛的居民都喜欢上了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姑娘。
安妮最大的特点也是她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她那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她是个孤儿,父母双双早亡,在来绿山墙之前,她曾被两个家庭“收养”,照顾他们的一大堆孩子,也曾在孤儿院过食不果腹的生活,但悲惨的生活经历却没有磨灭她对生活的热爱,因为她拥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总能把现实想象得很美好。她想象自己被雇主疼爱,想象自己住舒适的房间,吃可口的食物,有漂亮的衣服,甚至为自己想象了两个可以谈心的朋友。凭借卓越的想象力,安妮在逆境中为自己虚构了一个美好友善的世界,并凭借想象带来的慰藉撑过了那些灰暗绝望的日子。
安妮热爱一切美的事物,哪怕深陷泥淖之中,她也不忘仰望星空,找寻点滴的美好。她热爱大自然,爱德华王子岛上的优美风景令她着迷,她给每个池塘,每条林荫小道,甚至每一片花草树木都起了名字;她爱漂亮,为自己的红头发、雀斑和瘦弱的身材而苦恼,希望自己漂亮而非聪明;她喜欢带泡泡袖的裙子,以及水晶胸针、项链等可以装点美丽的东西;她很有艺术品味,能把绿山墙冷清的房间装扮得赏心悦目……
安妮情感丰富,容易激动,爱与恨、欢乐与沮丧在她心里能掀起同样强大的波澜。“一个热切的希望落了空,她便堕入痛苦的深渊,假如实现了,她又马上快乐地几乎要上天。”她热烈地爱着自己的朋友戴安娜,又痛恨捉弄她的男孩吉尔。养母玛丽拉竭力想把安妮塑造成自己心目中那种娴静端庄的淑女,却屡屡宣告失败。
在小说中,玛丽拉的个性与安妮的个性形成了鲜明对比。安妮是纯粹的浪漫主义者,玛丽拉却是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安妮爱美,玛丽拉却认为美是一种虚荣,她反对在家里摆放多余的装饰品,也对安妮想要时髦衣服的愿望无动于衷;安妮充满创意,玛丽拉却严守各类教条,家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每样东西都放在指定的位置,家中肃穆得让人窒息;安妮情感丰富,玛丽拉却崇尚平和单一的性情,认为情感外露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情。玛丽拉一开始并不喜欢这个话多且天天空想的女孩,但随着与安妮的日益相处,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连散步都能发挥想象力的小姑娘。
读这本小说时,我正因为生命中出现的接二连三的打击对生活心灰意冷。书中优美的文字让我暂时忘却了烦恼,安妮那活泼的个性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自己曾经和安妮多么像啊,我也爱美,也曾经喜欢给各种花草起名字,也情感丰富而外露,头脑中同样充满了各种奇妙的想象力。可渐渐地,那个无忧无虑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安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充满恐惧对未来充满忧虑的成人玛丽拉!那些对生活的好奇与热情被焦虑恐惧所取代,那些奇妙的想象力被理性和逻辑所霸占……我是怎么了?这种变化是我的个人际遇使然,还有所有女孩都会经历的过程?这是我的成熟,还是我的悲哀?
大概,所有的女孩都曾经是安妮,而大部分女孩最后都不同程度地变成了玛丽拉——甚至连玛丽拉本人也曾经是安妮!其实安妮与玛丽拉的个性各有其价值,并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分。安妮可爱,玛丽拉可敬;安妮有趣,玛丽拉实用;安妮活得更快乐,玛丽拉更能适应社会。玛丽拉在安妮的影响下,内心的幽默感和内心柔情被不断激发出来,而安妮在吃了几次苦头后,也逐渐明白一味追求浪漫会给生活带来可怕的灾难。在小说的最后,安妮依然纯真浪漫,但多了一份沉静和内敛,玛丽拉与安妮的个性达到了一种完美的融合。
当然,小说中的绿山墙就像童话,保护着安妮的浪漫天性,而现实生活中的女孩儿们则往往被撞得鼻青脸肿,变成了刻板无趣的玛丽拉。尽管如此,当成年后的玛丽拉们翻开书本,读到安妮对生活的那些美好想象时,藏在心底的那份纯真仍会被重新激活。当一个人看到自己曾经的快乐与美好时,哪怕有再多的悲伤,也不会失去对生活的热爱——这大概就是读这部文学作品的意义。
(作者单位:市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