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泽
人生为何少快乐,只缘未读苏东坡。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诗、词、文、书、画,样样精通,堪称大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词与辛弃疾比肩,文与欧阳修媲美,书画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词人,在六十余载短暂人生中,留下三千多篇千古佳作,灿烂了浩瀚的文学星空。
苏轼少年成名,一生波折。父亲苏洵给儿子取名轼,希望他长大后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苏轼后来的经历恰也如其名。二十一岁便中进士,先后因政见不合自求外调、“乌台诗案”被贬出京、后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的自请外调。一生一贬再贬,从杭州、惠州一直南下被贬儋州。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里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可不管天意如何弄人,不论身在哪里,苏轼始终秉持对生命、对生活、对百姓的热爱。当时的惠州气候炎热,瘴气弥漫,疾病肆虐,只有“罪大恶极者”,才会被贬到此,苏轼欣然前往。途中,他创作《过大庾岭》:“一念失污垢,身心洞清净。浩然天地间,唯我独也正。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内心清净,洒脱快意,身世相忘,如入仙境。抑或一餐荔枝,亦可成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因《食荔枝》,他又被贬海南儋州。被贬儋州,只是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因诗文名垂青史,也因诗文频遭贬谪,这是苏轼的宿命。至此,苏轼一生被贬三十多次,最后死于北归途中常州。
一位旷世奇才,一位文坛巨匠,一位躬耕务实的士子,大半生颠沛流离,途中夭折幼子,死了夫人和侍妾。天纵之才,命运如此波折,着实让人唏嘘慨叹。可他那闪闪发光的思想,傲立苍穹的风骨,却能穿越千年,温润着我们的内心。
公元1082年春,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春,苏轼与友人醉归遇雨,作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一个竹杖芒鞋的身影淡定前行,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那个镇定自若的背影,让多少人望其项背,自叹弗如。风雨,既是自然的风雨,也是政治的风雨。自然风雨里,他粗缯大布、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政治风雨里,他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也无风雨也无晴”。
公元1090年初冬,苏轼劝慰窘境中的好友,作《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国人大多喜欢春,因为春是一元之始,给人希望。苏轼与众不同,他觉得橙黄橘绿的冬天才别有一番景致。他劝慰友人,也是劝慰自己:好景君须记。冬天,既是时节的冬天,也是仕途的冬天。苏轼仕途多舛,但决不逢迎媚俗。虽然受到奸佞之臣的排挤陷害,仕途始终在冬天,但他却一直保持“橙黄橘绿”的欢快心境。身处逆境,不悲不怨不惧,依然平和平静恬适,如深水静流,高山静默一般。
公元1091年春,老友钱穆父在贬谪途中途经杭州,苏轼也将被贬南下,作赠别词《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别三年,我们都奔波于天涯红尘。再次相见,你依然有春天般温暖的笑容,你的心志如古井深水,你的气节像秋后的竹节。短暂相逢,又匆匆惜别。不必悲愁,万物都是逆旅,人人都是过客。没有“夫万物者,天地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的人生清醒,又怎能捱过贬谪途中那些艰难岁月?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他开解兄弟苏辙,“人生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只是偶然留下一点儿印记,所以当以顺应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这些豁达通透的人生洞见不知拨开了多少人心中的迷雾。
公元1098年,苏轼受新旧两党排挤,在雨夜贬谪路上,投宿净行院,作抒情言志七绝:《雨夜宿净行院》:“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渺茫。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不踏名利场,天下为公——这是苏轼的人生格言,也是他出仕的铿锵誓言。唯有天下大爱,才能思想纯粹,积极入仕;才能在静无灯火、夜听风雨里,心忧天下,情系苍生。惟其如此,苏轼虽客居他乡,尚在晚年,也能与百姓打成一片:“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自庇一身轻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为民务实,两袖清风的清官廉吏形象跃然纸上;他积极作为,不惜把皇帝赏赐的黄金都拿出来防洪疏浚筑堤,深得百姓拥戴,有诗为证:“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那些场景,像一股清风拂过千年,像一轮明月观照古今。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人都会淹没在历史的河流中,我们穿越千年,就为找寻并坚守那份“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的高远澄明。正是无数个苏轼一样的文人雅士,用中华文化之精神,把中华民族的脊梁坚实托举,铸就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苏轼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是亘古不朽的!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