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苑
端午节的打开方式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3-06-18 | 编辑:唐怡 | 阅读:11542

 ◎ 马亚伟

  夏风荡漾,艾草飘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快到了。这个古老的节日,留下了太多的故事,也寄托着我们太多的情感。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打开方式,端午节也有独特的打开方式。掌握了端午节的开启密码,便能把这个节日过得多姿多彩,富有仪式感。

  无粽不端午,粽子是端午节非常重要的打开方式。“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夏日榴花明艳而开,被雨水打湿的绿杨颜色青碧,端午节姗姗而来,又到了吃粽子的时候。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种古老的仪式,每年端午节,我们都是在粽香弥漫中开启的。“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里有一个美好而深情的故事:屈原的报国之志无法实现,忧愤投江,百姓们怕水中的鱼咬食他的身体,便拿出米团投入江中,后来米团成了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流传至今。犹记小时候,母亲一边包粽子一边给我们讲屈原的故事。一场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在温馨的厨房里完成了。如今过端午节,我依旧每年包粽子。我像母亲当年一样,一边包一边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我知道,千千万万的家庭都是用这样的方式打开端午节。我们民族的深厚情谊和爱国情感,就是这样传承的。

  无艾不端午,艾香打开的端午节充溢着爱的味道。“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自古以来就有端午插艾的习俗,这一天人们把采回来的艾草插在门楣上,不仅防蚊祛病,还能辟邪。艾草与我们的关系极为密切,它在历代中医典籍中都有不可忽略的作用。艾草有温经、祛湿、止血、消炎、抗过敏等作用,如今不少人喜欢洗艾水澡,还有艾灸的方式,或者用艾来熏蒸等等,都有不错的效果。艾草的香味浓烈,走在艾草遍地的田野里,风吹来一阵阵艾香,你会陶醉其间。那种独特的香气,仿佛就是端午节专属的香气,带着节日的浓烈之气。小时候的端午节,我和伙伴们在夏风荡漾中采艾蒿。我们在绿色的田野中奔跑着,大自然赐予的健康清新之气扑面而来。那样美好的一幕,刻印在我的记忆中。如今的端午节,我也带着孩子去野外采艾蒿。融入自然,健康阳光,永远是我们向孩子传递的一种生活态度。

  无诗不端午,诗为端午节增添了浪漫深情的色彩。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古老的节日都是诗意的,端午节更是离不开诗。端午节的诗歌,浪漫深情,真挚热烈。很多端午节的诗歌都与屈原有关:“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屈原是爱国诗人,也是中国文人精神血脉的源头。有了屈原,后世的爱国诗篇不断涌现,锦绣中华的璀璨诗篇,代代流传。诗人余光中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我们爱戴屈原,纪念屈原,这种民族情感代代传承。端午节的诗歌中,还有很多写各种习俗的。“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端午节,与孩子一起读一首首美好深情的诗歌,把这个节日过得更加丰富和厚重。

  用多姿多彩的方式打开端午节,让这个古老悠长的节日充溢美好,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传承。

  (作者作品散见《山西晚报》等报刊)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重庆市“最美法学法律工作者”人选公示
2023-11-14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关于开展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3-09-21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入围重庆市“优秀法学法律工作者”名单公示
2023-08-01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关于征集第十二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3-06-28
重庆市司法局2023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告
2023-06-14
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推荐候选人公示公告
2023-05-07
司法部关于2022年度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考试成绩、合格分数线公布以及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等事宜的公告
2023-04-24
关于征集第十八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3-04-11
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公示公告
2023-04-11
关于征集第十八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3-04-04
重庆市“最美法学法律工作者”人选公示
2023-11-14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关于开展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3-09-21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入围重庆市“优秀法学法律工作者”名单公示
2023-08-01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关于征集第十二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3-06-28
重庆市司法局2023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告
2023-06-14
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推荐候选人公示公告
2023-05-07
司法部关于2022年度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考试成绩、合格分数线公布以及申请授予法律职业资格等事宜的公告
2023-04-24
关于征集第十八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3-04-11
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公示公告
2023-04-11
关于征集第十八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3-04-04
法学文苑
端午节的打开方式
2023-06-18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唐怡 阅读量: 11542

 ◎ 马亚伟

  夏风荡漾,艾草飘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快到了。这个古老的节日,留下了太多的故事,也寄托着我们太多的情感。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打开方式,端午节也有独特的打开方式。掌握了端午节的开启密码,便能把这个节日过得多姿多彩,富有仪式感。

  无粽不端午,粽子是端午节非常重要的打开方式。“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夏日榴花明艳而开,被雨水打湿的绿杨颜色青碧,端午节姗姗而来,又到了吃粽子的时候。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种古老的仪式,每年端午节,我们都是在粽香弥漫中开启的。“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里有一个美好而深情的故事:屈原的报国之志无法实现,忧愤投江,百姓们怕水中的鱼咬食他的身体,便拿出米团投入江中,后来米团成了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流传至今。犹记小时候,母亲一边包粽子一边给我们讲屈原的故事。一场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在温馨的厨房里完成了。如今过端午节,我依旧每年包粽子。我像母亲当年一样,一边包一边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我知道,千千万万的家庭都是用这样的方式打开端午节。我们民族的深厚情谊和爱国情感,就是这样传承的。

  无艾不端午,艾香打开的端午节充溢着爱的味道。“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自古以来就有端午插艾的习俗,这一天人们把采回来的艾草插在门楣上,不仅防蚊祛病,还能辟邪。艾草与我们的关系极为密切,它在历代中医典籍中都有不可忽略的作用。艾草有温经、祛湿、止血、消炎、抗过敏等作用,如今不少人喜欢洗艾水澡,还有艾灸的方式,或者用艾来熏蒸等等,都有不错的效果。艾草的香味浓烈,走在艾草遍地的田野里,风吹来一阵阵艾香,你会陶醉其间。那种独特的香气,仿佛就是端午节专属的香气,带着节日的浓烈之气。小时候的端午节,我和伙伴们在夏风荡漾中采艾蒿。我们在绿色的田野中奔跑着,大自然赐予的健康清新之气扑面而来。那样美好的一幕,刻印在我的记忆中。如今的端午节,我也带着孩子去野外采艾蒿。融入自然,健康阳光,永远是我们向孩子传递的一种生活态度。

  无诗不端午,诗为端午节增添了浪漫深情的色彩。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古老的节日都是诗意的,端午节更是离不开诗。端午节的诗歌,浪漫深情,真挚热烈。很多端午节的诗歌都与屈原有关:“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屈原是爱国诗人,也是中国文人精神血脉的源头。有了屈原,后世的爱国诗篇不断涌现,锦绣中华的璀璨诗篇,代代流传。诗人余光中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我们爱戴屈原,纪念屈原,这种民族情感代代传承。端午节的诗歌中,还有很多写各种习俗的。“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端午节,与孩子一起读一首首美好深情的诗歌,把这个节日过得更加丰富和厚重。

  用多姿多彩的方式打开端午节,让这个古老悠长的节日充溢美好,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传承。

  (作者作品散见《山西晚报》等报刊)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