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苑
沈园千古梦悠悠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4-01-02 | 编辑:陈生容 | 阅读:165

  ◎ 江辰宇

因为一首诗,去了一座城。

到了浙江绍兴,沈园是一定要去的。最早得知沈园,大概是源于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爱国和爱情是陆游一生难以释怀的两大情结,他悲愤激越的爱国悲歌让人热血沸腾,洒泪泣血的爱情挽歌却又让人愁肠百结。

也许正因承载了这段悲欢离愁,数百年来,沈园虽历经沧桑却风光不减,伴着宋词的寸寸柔肠走进了中国文化,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心往神驰。

沈园,有着那种江南特有的粉墙黛瓦,这种园林特色如同小家碧玉般朴实无华。园中的景观错落有序地分布在园内三大区域——古迹区、东苑和南苑三部分,“园之西南植有翠竹、桃树等,春日新篁碧绿与桃花相映成趣;东北角有两进平屋、白墙黑瓦,曰‘双桂堂’,现为陆游纪念馆;园之中央有孤鹤轩、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宋井、射圃、问梅槛、钗头凤碑、琴台和广耜斋等景观。”园内处处小桥流水,假山绿荫,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有“越中名园”之美誉。

伫立沈园门前,门楼顶上镌刻着墨绿色的“沈氏园”三个字——据说是郭沫若先生所题写。入口处卧着一块椭圆形的大石头,中间一道裂痕势如斧劈,一断到底却又紧紧相依,名曰“断云”,象征着陆游与唐婉之间的爱被人阻隔。

踏入沈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丈余高的太湖石,刻着“诗境”二字。向左看是一条回廊,墙上有许多诗词碑刻,屋檐下挂满了风铃,小木牌上是游客们的留言,那些字或苍劲、或飘逸,字字浸透了情与爱。放眼望去,此时的园内虽不是陆游笔下“沈家园里花如锦”的灿烂气象,却也是碧水生荷,修竹婆娑,草木繁盛。

沿着园中弯弯曲曲的石径,信步向园子深处走去,以荷塘为圆心,东岸是冷翠亭,西北角假山上有座闲云亭,自假山下来后能看到路边一座四角小亭,亭中有一眼古井,名曰“六朝井亭”。荷塘南岸即为“孤鹤轩”,亦称孤鹤哀鸣处。仅是这名字,便让人莫名生出一丝伤感,加上门柱那副“宫墙柳,一片柔情,付与东风飞白絮;六曲阑,几多绮思,频抛细雨送黄昏”的对联,顿时让人愁从中来。

前方一座名唤“伤心桥”的小石桥,据说是陆游老年重游沈园时,触景生情写的一句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名大概取自此句,以表伤心之情。兜兜转转,感触最深的当属园中的题诗壁,墙上斑驳的字迹,向后人默默诉说着他们的爱情故事。

两阙千古绝唱的《钗头凤》和一次猝不及防的再相逢,让人记住了“宫墙柳”和“红酥手”。这世间的愁绪情长,却始终难解,情投意合的美满和爱而不得的遗憾,就如同纠缠难分的交尾蛇,在一声“错莫难瞒”中走进每个游人的心里。青云掠影,似水流年,两位主人公如落叶缤纷飘荡,亘古未变。

故事还是旧的故事,沈园依旧还是那时的沈园,只是一个化成了落红春泥,一个化作了忠骨青山,他们的无奈演绎了一场旷美的遇见,用笔墨表达了一世痛心的呼喊。

沈园,这个让爱情哭了千年的园子,小桥流水,黛瓦依旧。一则千年不老的传说,一首催人泪下的钗头情,自宋以来,以园传人,让无数痴情人深陷……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学文苑
沈园千古梦悠悠
2024-01-02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陈生容 阅读量: 165

  ◎ 江辰宇

因为一首诗,去了一座城。

到了浙江绍兴,沈园是一定要去的。最早得知沈园,大概是源于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爱国和爱情是陆游一生难以释怀的两大情结,他悲愤激越的爱国悲歌让人热血沸腾,洒泪泣血的爱情挽歌却又让人愁肠百结。

也许正因承载了这段悲欢离愁,数百年来,沈园虽历经沧桑却风光不减,伴着宋词的寸寸柔肠走进了中国文化,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心往神驰。

沈园,有着那种江南特有的粉墙黛瓦,这种园林特色如同小家碧玉般朴实无华。园中的景观错落有序地分布在园内三大区域——古迹区、东苑和南苑三部分,“园之西南植有翠竹、桃树等,春日新篁碧绿与桃花相映成趣;东北角有两进平屋、白墙黑瓦,曰‘双桂堂’,现为陆游纪念馆;园之中央有孤鹤轩、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宋井、射圃、问梅槛、钗头凤碑、琴台和广耜斋等景观。”园内处处小桥流水,假山绿荫,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有“越中名园”之美誉。

伫立沈园门前,门楼顶上镌刻着墨绿色的“沈氏园”三个字——据说是郭沫若先生所题写。入口处卧着一块椭圆形的大石头,中间一道裂痕势如斧劈,一断到底却又紧紧相依,名曰“断云”,象征着陆游与唐婉之间的爱被人阻隔。

踏入沈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丈余高的太湖石,刻着“诗境”二字。向左看是一条回廊,墙上有许多诗词碑刻,屋檐下挂满了风铃,小木牌上是游客们的留言,那些字或苍劲、或飘逸,字字浸透了情与爱。放眼望去,此时的园内虽不是陆游笔下“沈家园里花如锦”的灿烂气象,却也是碧水生荷,修竹婆娑,草木繁盛。

沿着园中弯弯曲曲的石径,信步向园子深处走去,以荷塘为圆心,东岸是冷翠亭,西北角假山上有座闲云亭,自假山下来后能看到路边一座四角小亭,亭中有一眼古井,名曰“六朝井亭”。荷塘南岸即为“孤鹤轩”,亦称孤鹤哀鸣处。仅是这名字,便让人莫名生出一丝伤感,加上门柱那副“宫墙柳,一片柔情,付与东风飞白絮;六曲阑,几多绮思,频抛细雨送黄昏”的对联,顿时让人愁从中来。

前方一座名唤“伤心桥”的小石桥,据说是陆游老年重游沈园时,触景生情写的一句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名大概取自此句,以表伤心之情。兜兜转转,感触最深的当属园中的题诗壁,墙上斑驳的字迹,向后人默默诉说着他们的爱情故事。

两阙千古绝唱的《钗头凤》和一次猝不及防的再相逢,让人记住了“宫墙柳”和“红酥手”。这世间的愁绪情长,却始终难解,情投意合的美满和爱而不得的遗憾,就如同纠缠难分的交尾蛇,在一声“错莫难瞒”中走进每个游人的心里。青云掠影,似水流年,两位主人公如落叶缤纷飘荡,亘古未变。

故事还是旧的故事,沈园依旧还是那时的沈园,只是一个化成了落红春泥,一个化作了忠骨青山,他们的无奈演绎了一场旷美的遇见,用笔墨表达了一世痛心的呼喊。

沈园,这个让爱情哭了千年的园子,小桥流水,黛瓦依旧。一则千年不老的传说,一首催人泪下的钗头情,自宋以来,以园传人,让无数痴情人深陷……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