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苑
沉默的梿枷棍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4-01-14 | 编辑:陈生容 | 阅读:153

◎ 杨旭军

梿枷棍就立在上房门背后,自我有了记忆,它就在那儿安静而孤独地站着,仿佛它就是门的一部分,抑或门后面必须要有一根梿枷棍。门轴的转动丝毫不会影响到它的沉默。

它满身灰尘,使曾经的铮亮变得黯然。

我曾无数次好奇它的模样:一根五尺长的棍子,一端箍着铁箍,铁箍上一段粗壮的铁链,连着一截尺把长的短棍,短棍上同样箍着铁箍,还缀一些铁环,形如一把打场用的梿枷,摇起来“哗哗”有声。梿枷棍故名?

我是从奶奶那儿知道它的名字的。奶奶说梿枷棍是爷爷年轻时使过的,那时爷爷血气方刚,七尺汉子,仪表堂堂,能双手举起一颗碌碡,他曾多次一个人挥舞梿枷棍,迎战前来抢劫的土匪,把歹人打得落荒而逃,从而保住了这个叫小庄湾的村庄,也保住了为数不多家产,奶奶陪嫁的两个银盖指和一支银簪子也由此幸免于难。

奶奶说这事时,语气里满是崇敬,我不知道这份崇敬对爷爷还是对梿枷棍,却让我对梿枷棍产生无限敬畏。我想像不出梿枷棍在爷爷手中,是如何“哗啦啦”作响并带着风声砸向土匪脑袋的,棍头上是不是还沾有土匪的血液或脑浆呢?这样想着更加敬畏那根棍子,仿佛它是降魔除妖的法器,有了灵性,便越发不敢去触碰。

但敬畏终于抵挡不住少年的好奇,有一天我以无畏的勇气,偷偷拿出梿枷棍舞了一下,试图还原爷爷当年的英武,沉默多年的梿枷棍“咣朗”有声,它像一个屈蜷了很久的人,也想活泛一下身子,我似乎感觉到它的亢奋,但它实在太沉了,上端那截短棍还根本不听招呼,差点还砸了我的脑袋!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于是我赶紧沮丧地把它立了回去。

我的记忆中,这是梿枷棍唯一一次抛头露面,然后又浸入深无边际的沉默,除了偶尔被碰响了一下,我也没听到过它作为兵器“夜夜龙泉壁上鸣”,它更像一位垂垂老者,回忆波澜壮阔却又了然无痕的峥嵘岁月。

小庄湾对面的山梁上,自古便是繁忙的官道,走过商队驼队马队,有时候官道上的骆驼或骡马走着走着就倒下了,乡亲们就能去分得两块肉来,打打牙祭,这是乡俗,这也大概是官道给予小村唯一的好处。官道上也过队伍,不时有散兵游勇骚扰乡民,还有更多的土匪,沿途杀人放火劫掠财物,卧在官道旁的小村,自然是他们眼里的一块扇子骨,被一遍遍侵扰,那时就该爷爷的梿枷棍威风了。梿枷棍所向披靡,它随爷爷一起巡视小村的每寸地界,巡视要成熟的麦子、糜子、豆子、洋芋、胡麻,巡视杏树、桃树和菜地,巡视洋芋窖和面缸,巡视牛羊圈,毕竟土匪抢东西是不挑嘴的,毕竟这些是乡亲们的全部。

爷爷也有铩羽的时候,一次他力战数匪,终于夺回一头被抢走的羊羔,却被一悍匪长矛刺中小腿,爷爷掖下夹着羊羔,一手挥舞梿枷棍,地上一串血脚印,土匪见遇上狠人,扛了半袋子洋芋遁去,后来爷爷腿上那块疤竟长成角质状,像一块碎瓦嵌在腿上,一到阴雨天就奇痒无比,我记事的时候爷爷经常坐在门槛上,用力挠那块疤,“擦擦”有声,皮屑飞扬。

上世纪八十年代,爷爷终于老了,但腰板依然硬朗。这个时候的小庄湾却生机盎然,从岁月深处走来,抖落一身烟尘和穷垢痂,小庄湾在致富路上一溜烟奔跑,不大的村子,每个角落洋溢着欢悦,人们脸上挂着笑容和希望,下地干活也要吼着秦腔,鸡鸣狗吠声,驴欢马叫声,都会黎明到来时响起,村里的路被踩踏得纤尘不染,那面光得像镜子的场,是所有庄稼的向往,被五谷们挤得满满当当。

炊烟笼罩的傍晚,爷爷会穿过村子,到村头那棵大柳树下,等我放学归来,一辈子昂畅的爷爷满须胡子,白发飘飘,手中的梿枷棍变成了铁铲和粪篓。我们一起回家,爷爷边走边将道旁的羊粪驴粪铲进粪篓,在他眼里那不是粪便,那是庄稼的粮食,拾满一篓粪后,他会就近找块地埋了。

我知道,爷爷是以另一种方式守护这个小村。爷爷似乎早已忘记了,他的老伙计还立在门后,曾经形影不离,如今形同陌路,相忘于江湖。

我终究还是不知道梿枷棍的去向。多年以后我从部队回家探亲,再也没有找到梿枷棍,是爷爷把它放进了火盆、它以悲壮的姿态煮了一壶酽茶?还是随着爷爷去了坟墓?我不得而知。

三十多年后的现在,故乡已物是人非。水泥路虽然铺到村子每个角落,但少有人行走;许多人家关了门,要么是搬走了,要么是主人已长眠于脚下这片黄土;瓦缝里的蒿草长势喜人——整个村庄,万物呈衰败之势,唯有各种草木欣欣向荣,堂哥家老屋门口的牡丹“寂寞开无主”;山坡上的野草,如同洪水,淹没了村庄周围的田地,正向村庄中心推进,呈汹涌之势;除了蝉噪和草丛中野鸡的“昂昂”声,小庄湾听不见农村该有的音符;没有了曾经的喧嚣,没有了炊烟氲氤点染,小庄湾干瘪而消瘦。

如今,每次回这个精神层面上的老家,我都要去和丑娃坐坐,五十出头的丑娃,是村里最年轻的村民,地里已经不种五谷了,他务着一些苹果和花椒。我们像小时候一样骑在门槛上,扳着指头数了半天:从小庄湾走出去的人,竟不下百余,他们像蒲公英种子,随时代大潮飘向了城市,飘向全国,寻觅一块块适合的土壤,开枝散叶,生根发芽,而蒲公英们共同的老家,已不可遏制地衰微,直至在不远的将来完全消失——这点现在看来毫无悬念。

我当然无法知道,黄土下的爷爷,能否看到他的村子发生的这一切,如果能,那么他是不是感到悲伤呢?他会不会怀念他的梿枷棍?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学文苑
沉默的梿枷棍
2024-01-14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陈生容 阅读量: 153

◎ 杨旭军

梿枷棍就立在上房门背后,自我有了记忆,它就在那儿安静而孤独地站着,仿佛它就是门的一部分,抑或门后面必须要有一根梿枷棍。门轴的转动丝毫不会影响到它的沉默。

它满身灰尘,使曾经的铮亮变得黯然。

我曾无数次好奇它的模样:一根五尺长的棍子,一端箍着铁箍,铁箍上一段粗壮的铁链,连着一截尺把长的短棍,短棍上同样箍着铁箍,还缀一些铁环,形如一把打场用的梿枷,摇起来“哗哗”有声。梿枷棍故名?

我是从奶奶那儿知道它的名字的。奶奶说梿枷棍是爷爷年轻时使过的,那时爷爷血气方刚,七尺汉子,仪表堂堂,能双手举起一颗碌碡,他曾多次一个人挥舞梿枷棍,迎战前来抢劫的土匪,把歹人打得落荒而逃,从而保住了这个叫小庄湾的村庄,也保住了为数不多家产,奶奶陪嫁的两个银盖指和一支银簪子也由此幸免于难。

奶奶说这事时,语气里满是崇敬,我不知道这份崇敬对爷爷还是对梿枷棍,却让我对梿枷棍产生无限敬畏。我想像不出梿枷棍在爷爷手中,是如何“哗啦啦”作响并带着风声砸向土匪脑袋的,棍头上是不是还沾有土匪的血液或脑浆呢?这样想着更加敬畏那根棍子,仿佛它是降魔除妖的法器,有了灵性,便越发不敢去触碰。

但敬畏终于抵挡不住少年的好奇,有一天我以无畏的勇气,偷偷拿出梿枷棍舞了一下,试图还原爷爷当年的英武,沉默多年的梿枷棍“咣朗”有声,它像一个屈蜷了很久的人,也想活泛一下身子,我似乎感觉到它的亢奋,但它实在太沉了,上端那截短棍还根本不听招呼,差点还砸了我的脑袋!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于是我赶紧沮丧地把它立了回去。

我的记忆中,这是梿枷棍唯一一次抛头露面,然后又浸入深无边际的沉默,除了偶尔被碰响了一下,我也没听到过它作为兵器“夜夜龙泉壁上鸣”,它更像一位垂垂老者,回忆波澜壮阔却又了然无痕的峥嵘岁月。

小庄湾对面的山梁上,自古便是繁忙的官道,走过商队驼队马队,有时候官道上的骆驼或骡马走着走着就倒下了,乡亲们就能去分得两块肉来,打打牙祭,这是乡俗,这也大概是官道给予小村唯一的好处。官道上也过队伍,不时有散兵游勇骚扰乡民,还有更多的土匪,沿途杀人放火劫掠财物,卧在官道旁的小村,自然是他们眼里的一块扇子骨,被一遍遍侵扰,那时就该爷爷的梿枷棍威风了。梿枷棍所向披靡,它随爷爷一起巡视小村的每寸地界,巡视要成熟的麦子、糜子、豆子、洋芋、胡麻,巡视杏树、桃树和菜地,巡视洋芋窖和面缸,巡视牛羊圈,毕竟土匪抢东西是不挑嘴的,毕竟这些是乡亲们的全部。

爷爷也有铩羽的时候,一次他力战数匪,终于夺回一头被抢走的羊羔,却被一悍匪长矛刺中小腿,爷爷掖下夹着羊羔,一手挥舞梿枷棍,地上一串血脚印,土匪见遇上狠人,扛了半袋子洋芋遁去,后来爷爷腿上那块疤竟长成角质状,像一块碎瓦嵌在腿上,一到阴雨天就奇痒无比,我记事的时候爷爷经常坐在门槛上,用力挠那块疤,“擦擦”有声,皮屑飞扬。

上世纪八十年代,爷爷终于老了,但腰板依然硬朗。这个时候的小庄湾却生机盎然,从岁月深处走来,抖落一身烟尘和穷垢痂,小庄湾在致富路上一溜烟奔跑,不大的村子,每个角落洋溢着欢悦,人们脸上挂着笑容和希望,下地干活也要吼着秦腔,鸡鸣狗吠声,驴欢马叫声,都会黎明到来时响起,村里的路被踩踏得纤尘不染,那面光得像镜子的场,是所有庄稼的向往,被五谷们挤得满满当当。

炊烟笼罩的傍晚,爷爷会穿过村子,到村头那棵大柳树下,等我放学归来,一辈子昂畅的爷爷满须胡子,白发飘飘,手中的梿枷棍变成了铁铲和粪篓。我们一起回家,爷爷边走边将道旁的羊粪驴粪铲进粪篓,在他眼里那不是粪便,那是庄稼的粮食,拾满一篓粪后,他会就近找块地埋了。

我知道,爷爷是以另一种方式守护这个小村。爷爷似乎早已忘记了,他的老伙计还立在门后,曾经形影不离,如今形同陌路,相忘于江湖。

我终究还是不知道梿枷棍的去向。多年以后我从部队回家探亲,再也没有找到梿枷棍,是爷爷把它放进了火盆、它以悲壮的姿态煮了一壶酽茶?还是随着爷爷去了坟墓?我不得而知。

三十多年后的现在,故乡已物是人非。水泥路虽然铺到村子每个角落,但少有人行走;许多人家关了门,要么是搬走了,要么是主人已长眠于脚下这片黄土;瓦缝里的蒿草长势喜人——整个村庄,万物呈衰败之势,唯有各种草木欣欣向荣,堂哥家老屋门口的牡丹“寂寞开无主”;山坡上的野草,如同洪水,淹没了村庄周围的田地,正向村庄中心推进,呈汹涌之势;除了蝉噪和草丛中野鸡的“昂昂”声,小庄湾听不见农村该有的音符;没有了曾经的喧嚣,没有了炊烟氲氤点染,小庄湾干瘪而消瘦。

如今,每次回这个精神层面上的老家,我都要去和丑娃坐坐,五十出头的丑娃,是村里最年轻的村民,地里已经不种五谷了,他务着一些苹果和花椒。我们像小时候一样骑在门槛上,扳着指头数了半天:从小庄湾走出去的人,竟不下百余,他们像蒲公英种子,随时代大潮飘向了城市,飘向全国,寻觅一块块适合的土壤,开枝散叶,生根发芽,而蒲公英们共同的老家,已不可遏制地衰微,直至在不远的将来完全消失——这点现在看来毫无悬念。

我当然无法知道,黄土下的爷爷,能否看到他的村子发生的这一切,如果能,那么他是不是感到悲伤呢?他会不会怀念他的梿枷棍?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