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苑
江城荒园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4-02-25 | 编辑:陈生容 | 阅读:144

 ◎ 钟治德

一座城市绝对需要历史荒园,执意广告着文化沧桑。一种静穆的冲动,追古抚今,让人血沸。荒园尘封在那里,城市就有一种深沉的内心询问,城市因此而厚重,因此而成熟。荒园时不时地蛰一下有心人的神经,灿烂成一种情结,构成人文历史符号意义的时态空间。滨江古城重庆江津,就有这样一座荒园。

出江津城东门口,置身一条“丁”字街边,已然是大同路尽头,接古莲池了。莲池之谓古,在盛唐的颜色里就摇曳出数百亩荷花。古莲池畔有一座颓废的小公园,园内有一棵黄葛树,被风霜淘去了半边主干,斜逸着,摇摇欲倾,却顽强挑出一丛绿意,任风雨叩问年轮,斜矗着旧园的旗帜。

是园也,乃江津闻人张茂芹、张采芹兄弟所创。修己以安人,是中国儒家文化在群季关系中的定位,张氏兄弟在经商致富后,就兼善乡里了。二十余亩的纤巧公园,处于江津东阜门外,名东门公园,濯万里长江而不灰索,踞一隅城郊而无俗艳。小县城对恬淡美的向往,有待于向镶嵌在古城门这块小巧的园地追寻,幽幽地吐纳着小城的平和。小城人有闲的时候居多,平平仄仄的脚步,去赴风和日丽或者明月在天的约会,于是青石板的街道回响着脆生生的足音。

岁月踏进1938年。江津城因处陪都上游要地,文化机关,文化名人,沿蜿蜒的长江,迁移西进,纷纷停泊在古城码头。东门公园开始亢奋。原来它的恬静或许是一种蓄积和等待,它在沸腾中将自己挤进了中国现代文化史的一块版面。

是年初秋,一位长者步履蹒跚踏进了园中。他带着一群白面书生弟子,还有一些古老的经书和木雕经版。长者复姓欧阳,名渐,字竟无。这时,欧阳先生67岁。他肩头上担着中国南京内学院和金陵刻经处的迁移大任。一无经费,二无场地,这副担子搁放何处?

东门公园的主人张氏兄弟站了出来,无偿献出私家公园,作为内学院的迁建用地。德不孤,必有邻。江津名绅邓蟾秋捐出3万块大洋,承担了学院的全部基建经费。地方人士的种种懿行,合拍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时代主旋律。欧阳竟无亲自设计的内学院建立起来了,两栋比肩的砖木歇山式房屋为内学院核心,周边均为四十步,灰色的砖,灰色的柱,灰色的瓦,共同构筑起内敛和沉稳的风格。面北的一栋是经堂,向公众开放,活页连接的五扇大门虽设而不关,当日机呼啸着向江津城俯冲投弹时,经堂里敲钟击磬的和鸣更见得从容和悠长。欧阳先生“杀鬼子不犯杀戒”的主张,从这里穿透佛林界墙,萦绕在后方前线。面南的一栋,是藏经的所在。有围墙与外界隔绝,东西向各开一道小门,高约7尺,阔约3尺,三角尖顶,门边嵌入两块平整的青石,上锩临风傲雪的梅花。这里不开放,内藏稀缺的经本,孤本的经板,只有少数人知道它们的分量。

慷慨襄助内学院的邓蟾秋先生时年68岁。两年后,流寓江津的陈独秀就有理由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为邓先生七旬贺寿:火学从衡称卓彦,事功耀赫当寿铭。那个时代,东门公园外大江之上滑行的日影和月影,也是轰隆着驰过的吧。日机频繁轰炸重庆,每每窜至江津空域,投下的炸弹就在内学院大门口前面的长江里炸起冲天的水柱。

1943年2月23日,欧阳竟无圆寂于东门公园内学院蜀院。先生遗言:葬于藏经楼边,墓庐在学院就在。弟子们谨遵先生遗言,直到1952年,内学院蜀院受命原地解散。

南京内学院30年历史,南京15年,江津15年。当年流寓江津的陈独秀与欧阳竟无一同手植的黄葛树,已经空去了半边主干。流年将陈迹淘洗为荒园,岁月的苔尘似乎簌簌在握,江城荒园的印象,绝非蔼蔼远树,淡淡墟烟。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委党史研究室)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学文苑
江城荒园
2024-02-25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陈生容 阅读量: 144

 ◎ 钟治德

一座城市绝对需要历史荒园,执意广告着文化沧桑。一种静穆的冲动,追古抚今,让人血沸。荒园尘封在那里,城市就有一种深沉的内心询问,城市因此而厚重,因此而成熟。荒园时不时地蛰一下有心人的神经,灿烂成一种情结,构成人文历史符号意义的时态空间。滨江古城重庆江津,就有这样一座荒园。

出江津城东门口,置身一条“丁”字街边,已然是大同路尽头,接古莲池了。莲池之谓古,在盛唐的颜色里就摇曳出数百亩荷花。古莲池畔有一座颓废的小公园,园内有一棵黄葛树,被风霜淘去了半边主干,斜逸着,摇摇欲倾,却顽强挑出一丛绿意,任风雨叩问年轮,斜矗着旧园的旗帜。

是园也,乃江津闻人张茂芹、张采芹兄弟所创。修己以安人,是中国儒家文化在群季关系中的定位,张氏兄弟在经商致富后,就兼善乡里了。二十余亩的纤巧公园,处于江津东阜门外,名东门公园,濯万里长江而不灰索,踞一隅城郊而无俗艳。小县城对恬淡美的向往,有待于向镶嵌在古城门这块小巧的园地追寻,幽幽地吐纳着小城的平和。小城人有闲的时候居多,平平仄仄的脚步,去赴风和日丽或者明月在天的约会,于是青石板的街道回响着脆生生的足音。

岁月踏进1938年。江津城因处陪都上游要地,文化机关,文化名人,沿蜿蜒的长江,迁移西进,纷纷停泊在古城码头。东门公园开始亢奋。原来它的恬静或许是一种蓄积和等待,它在沸腾中将自己挤进了中国现代文化史的一块版面。

是年初秋,一位长者步履蹒跚踏进了园中。他带着一群白面书生弟子,还有一些古老的经书和木雕经版。长者复姓欧阳,名渐,字竟无。这时,欧阳先生67岁。他肩头上担着中国南京内学院和金陵刻经处的迁移大任。一无经费,二无场地,这副担子搁放何处?

东门公园的主人张氏兄弟站了出来,无偿献出私家公园,作为内学院的迁建用地。德不孤,必有邻。江津名绅邓蟾秋捐出3万块大洋,承担了学院的全部基建经费。地方人士的种种懿行,合拍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时代主旋律。欧阳竟无亲自设计的内学院建立起来了,两栋比肩的砖木歇山式房屋为内学院核心,周边均为四十步,灰色的砖,灰色的柱,灰色的瓦,共同构筑起内敛和沉稳的风格。面北的一栋是经堂,向公众开放,活页连接的五扇大门虽设而不关,当日机呼啸着向江津城俯冲投弹时,经堂里敲钟击磬的和鸣更见得从容和悠长。欧阳先生“杀鬼子不犯杀戒”的主张,从这里穿透佛林界墙,萦绕在后方前线。面南的一栋,是藏经的所在。有围墙与外界隔绝,东西向各开一道小门,高约7尺,阔约3尺,三角尖顶,门边嵌入两块平整的青石,上锩临风傲雪的梅花。这里不开放,内藏稀缺的经本,孤本的经板,只有少数人知道它们的分量。

慷慨襄助内学院的邓蟾秋先生时年68岁。两年后,流寓江津的陈独秀就有理由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为邓先生七旬贺寿:火学从衡称卓彦,事功耀赫当寿铭。那个时代,东门公园外大江之上滑行的日影和月影,也是轰隆着驰过的吧。日机频繁轰炸重庆,每每窜至江津空域,投下的炸弹就在内学院大门口前面的长江里炸起冲天的水柱。

1943年2月23日,欧阳竟无圆寂于东门公园内学院蜀院。先生遗言:葬于藏经楼边,墓庐在学院就在。弟子们谨遵先生遗言,直到1952年,内学院蜀院受命原地解散。

南京内学院30年历史,南京15年,江津15年。当年流寓江津的陈独秀与欧阳竟无一同手植的黄葛树,已经空去了半边主干。流年将陈迹淘洗为荒园,岁月的苔尘似乎簌簌在握,江城荒园的印象,绝非蔼蔼远树,淡淡墟烟。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委党史研究室)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