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苑
爱管“闲事”的父亲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4-03-19 | 编辑:陈生容 | 阅读:197

◎ 牟伦祥

父亲去世前,管“闲事”出了名。我们小区环境清幽,鸟语花香,但随着住户增多,受一些人为因素影响,卫生每况愈下。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的父亲,义务当起了卫生监督员。

“小伙子,你没扔进池子哟!”经父亲提醒,正准备离开的小伙子只得返回重新扔。“那位妹儿,你提的垃圾残羹流了一地……”父亲话还未说完,那穿着光鲜的美女白眼一翻:“你管得着?”父亲苦笑一下,摇摇头,拿起扫帚将脏水扫走。

我和妻子劝父亲少管闲事。“苍蝇满天飞,过路就要捂着鼻子走,那个脏乱差你们看得惯,我可看不惯!”父亲很倔强,决心要把“闲事”管到底。

父亲是农民,长期与泥土打交道,开初进城与我们同住时也不注意卫生,妻子很有意见。我劝慰妻子:“父亲在农村习惯了,慢慢会改变的。”每天晚饭后,在沙发上我特意挨着父亲坐,一边聊家常,一边打开重庆电视台630新闻,每当电视里播放个人卫生科普知识或创文创卫的先进人和事时,我便及时止住话题,专门指给他看,并作一番解释。

嘿,这招还真管用!通过耳濡目染,父亲改变了许多不良习惯,比如不随地吐痰、饭前洗手、小便冲厕等等。更为可喜的是,前两年国家实施垃圾分类后,父亲在家里如法炮制,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三大类,并给每个袋子贴上醒目标签。我笑父亲小题大做:“爸,家里哪有那么多垃圾?”“有的,只是平时没有注意,比如上次你换的电视遥控板电池,不是同厨余垃圾一同扔进垃圾池了吗,按要求是要分开的。”父亲补充道:“从今以后,家里的垃圾我负责去扔,你们早上安心出门上班,急匆匆搞不好事。”我一听连忙应承,让年老的父亲有事做,使他感觉自身还有存在的价值。

从家里到小区垃圾池有一段距离,父亲每天往返,乐此不疲。在这过程中,父亲发现有很多业主扔垃圾不规范,要么没扔进垃圾池、要么不分类投扔、要么沿途丢撒,渐渐地,垃圾池周围恶臭扑鼻,环境脏乱。父亲向物管反映,物管也派人打扫清理,但第二天依然故我,治标不治本。

父亲是一个认“死理”的人,决心要纠正小区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于是,他到小区外打字店打印出“垃圾入池、关乎健康”“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美化小区、延年益寿”等标语张贴在醒目处。可是,一个人恶习的养成并不是几幅标语就能改变的,但父亲并没有止歇于此。他每天早早起床,到垃圾池旁蹲点守候,监督业主规范投扔垃圾,对不自觉的人难免要说几句,当然也没少遭白眼、少听风凉话。可父亲不管不顾,更多时候拿着铁锨扫帚清理打扫,还大家一个优美的小区环境。父亲的无偿举动,让那些不自觉者感到羞愧和脸红,慢慢地,小区乱扔垃圾现象逐渐消失。

父亲管“闲事”管出了效果,颇有成就感。一天,他到滨江路走路,看见绿油油的草坪上有四人在玩扑克,另两人爬树摘黄葛兰,父亲出面制止,几人非但不听,反而出言不逊。父亲叫来公园管理人员,一同将对方批评教育一顿,直至对方低头认错才罢休。

这件事情刚刚结束,突然步行道上一行人赤膊裸跑而来,极不雅观。父亲要求管理人员管管这种不文明行为,管理人员说:“老人家,这是个人素质问题,不属于我们管理范围。”父亲不依不饶,义正辞严质问:“光胴胴跑步,女同志见了多难堪,你说这是文明行为不?”“当然不是,我们马上向领导反映,尽快纳入管理范围。”不久,滨江路广播经常传出“严禁赤膊跑步,文明锻炼身体”等提示语。虽然赤膊跑步现象未得到彻底根治,但人员在减少,文明之花将逐步盛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城市创文创卫工作中,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像我父亲一样加入爱管“闲事”的行列,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好样的,我的老父亲!

  (作者单位: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学文苑
爱管“闲事”的父亲
2024-03-19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陈生容 阅读量: 197

◎ 牟伦祥

父亲去世前,管“闲事”出了名。我们小区环境清幽,鸟语花香,但随着住户增多,受一些人为因素影响,卫生每况愈下。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的父亲,义务当起了卫生监督员。

“小伙子,你没扔进池子哟!”经父亲提醒,正准备离开的小伙子只得返回重新扔。“那位妹儿,你提的垃圾残羹流了一地……”父亲话还未说完,那穿着光鲜的美女白眼一翻:“你管得着?”父亲苦笑一下,摇摇头,拿起扫帚将脏水扫走。

我和妻子劝父亲少管闲事。“苍蝇满天飞,过路就要捂着鼻子走,那个脏乱差你们看得惯,我可看不惯!”父亲很倔强,决心要把“闲事”管到底。

父亲是农民,长期与泥土打交道,开初进城与我们同住时也不注意卫生,妻子很有意见。我劝慰妻子:“父亲在农村习惯了,慢慢会改变的。”每天晚饭后,在沙发上我特意挨着父亲坐,一边聊家常,一边打开重庆电视台630新闻,每当电视里播放个人卫生科普知识或创文创卫的先进人和事时,我便及时止住话题,专门指给他看,并作一番解释。

嘿,这招还真管用!通过耳濡目染,父亲改变了许多不良习惯,比如不随地吐痰、饭前洗手、小便冲厕等等。更为可喜的是,前两年国家实施垃圾分类后,父亲在家里如法炮制,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三大类,并给每个袋子贴上醒目标签。我笑父亲小题大做:“爸,家里哪有那么多垃圾?”“有的,只是平时没有注意,比如上次你换的电视遥控板电池,不是同厨余垃圾一同扔进垃圾池了吗,按要求是要分开的。”父亲补充道:“从今以后,家里的垃圾我负责去扔,你们早上安心出门上班,急匆匆搞不好事。”我一听连忙应承,让年老的父亲有事做,使他感觉自身还有存在的价值。

从家里到小区垃圾池有一段距离,父亲每天往返,乐此不疲。在这过程中,父亲发现有很多业主扔垃圾不规范,要么没扔进垃圾池、要么不分类投扔、要么沿途丢撒,渐渐地,垃圾池周围恶臭扑鼻,环境脏乱。父亲向物管反映,物管也派人打扫清理,但第二天依然故我,治标不治本。

父亲是一个认“死理”的人,决心要纠正小区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于是,他到小区外打字店打印出“垃圾入池、关乎健康”“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美化小区、延年益寿”等标语张贴在醒目处。可是,一个人恶习的养成并不是几幅标语就能改变的,但父亲并没有止歇于此。他每天早早起床,到垃圾池旁蹲点守候,监督业主规范投扔垃圾,对不自觉的人难免要说几句,当然也没少遭白眼、少听风凉话。可父亲不管不顾,更多时候拿着铁锨扫帚清理打扫,还大家一个优美的小区环境。父亲的无偿举动,让那些不自觉者感到羞愧和脸红,慢慢地,小区乱扔垃圾现象逐渐消失。

父亲管“闲事”管出了效果,颇有成就感。一天,他到滨江路走路,看见绿油油的草坪上有四人在玩扑克,另两人爬树摘黄葛兰,父亲出面制止,几人非但不听,反而出言不逊。父亲叫来公园管理人员,一同将对方批评教育一顿,直至对方低头认错才罢休。

这件事情刚刚结束,突然步行道上一行人赤膊裸跑而来,极不雅观。父亲要求管理人员管管这种不文明行为,管理人员说:“老人家,这是个人素质问题,不属于我们管理范围。”父亲不依不饶,义正辞严质问:“光胴胴跑步,女同志见了多难堪,你说这是文明行为不?”“当然不是,我们马上向领导反映,尽快纳入管理范围。”不久,滨江路广播经常传出“严禁赤膊跑步,文明锻炼身体”等提示语。虽然赤膊跑步现象未得到彻底根治,但人员在减少,文明之花将逐步盛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城市创文创卫工作中,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像我父亲一样加入爱管“闲事”的行列,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好样的,我的老父亲!

  (作者单位: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