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苑
青春的行囊 ——读《我想抱抱你》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4-07-07 | 编辑:陈生容 | 阅读:161

 ◎ 李立峰

“莎姐”是什么?

“莎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莎姐”是重庆检察机关举三级院之力,以专业化、社会化、品牌化为导向,打造的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工作品牌。

儿童文学作家曾维惠新书《我想抱抱你》,分逃离、冷战、反思、接纳四个篇章,全景再现了重庆检察机关“莎姐”检察官真实的办案场景,生动讲述了“莎姐”检察官杰出代表赵晓菁如何帮助“问题少年”重启人生,如何与叛逆的儿子和好如初的暖心故事。

全书的故事来源于“莎姐”真实的办案场景,富有生活气息、时代气息、乡土气息。情节冲突扣人心弦,一波三折,让人如临其境,经常代入其中。人物刻画细腻,性格鲜明,立体鲜活。乡景描写言简意赅,语言优美,灵动隽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少年普法读物和文学读品,是家长了解孩子、走近孩子的沟通宝典,更是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普法读物。

以书中的主角赵晓菁为例。她是主城一名基层检察官,年近四十,一头短发,偏瘦,身材单薄,典型的好强、独立、能干的重庆女子形象。她心怀大爱,热爱工作,责任心强,一心扑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工作上无可挑剔,妥妥的正能量,正是一线平凡而又忙碌的检察官的真实写照。

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赵晓菁,也是一个十一岁男孩的妈妈。儿子上小学五年级,聪明、懂事、爱思考,却因父亲在执行任务中因公殉职、母亲又忘我工作疏于陪伴而性情大变,变得敏感、叛逆,甚至故意为难妈妈。面对自己叛逆的孩子,作为检察官的她也时常生出无力感,甚至一度无法调和工作与生活的矛盾。

如何走出亲子困境?这个话题始终牵动着读者的神经和阅读欲望。紧锣密鼓的情节,环环相扣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如泉水涌来。而走出困境的赵晓菁,却又无意间成为我们每一位普通家长的缩影。

《我想抱抱你》这本书是作者扎根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检察院,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为背景创作的,以点带面展示重庆“莎姐”工作品牌。作为一位检察人,特别是“莎姐”品牌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对此充满期待。如果把法治比作一条大河,未检工作就是一条干流的支流,像一条涓涓细流。这条溪流能够被作家关注,该是何等的幸运!我更期待的是,“莎姐”工作品牌在作家笔下是如何呈现的。

读完全书,感慨良多。原来检察故事可以这样讲,原来检察品牌可以这样走进千家万户,原来写作可以这样实现从法言法语到群众语言、文学语言的转化。日常,我们办了那么多的案子,每一个案子都是新闻的富矿、文学的源泉。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我想抱抱你》的方法,推动检察宣传、检察文学进入一片新天地,展现一番大作为。

作为一名十二岁、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父亲,看完这本书之后,产生迫不及待与孩子交流的冲动。我想,交流的话题就叫青春的行囊装什么?

青春的行囊装善良。书中的文浩原本品学兼优,为引起检察官妈妈的注意,在校园制造了一起抢劫案件,抢了同学的一包纸巾。石海从被醉酒的爸爸大骂,到萌发去学校欺负女生。书中两个情节都说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善良与邪恶并存。为人父母也好,家校教育也罢,唯有唤醒孩子心中的善,才能防范孩子心中的恶。青春期的孩子,本性并不坏,倘若及时加强引导,及时伸出援手,孩子就能一直善良。

青春的行囊装大爱。书中石海的父亲,在妻子离家出走后借酒浇愁,把诸多不如意的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常无端被打,对父亲产生仇恨和报复心理。两人之所以互相伤害,原因都在于,不懂得如何爱,如何施于爱、付出爱。其实,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需要训练,需要双向奔赴。都说美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一生治愈,正说明爱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让孩子生活在爱的滋养里,仇恨的种子才不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青春的行囊装梦想。孩子在青春期叛逆,对未来迷茫,不晓得为什么学习,整天浑浑噩噩,通常是因为心中没有梦想,没有目标。一个心怀理想的人,是无法阻挡的。为人父母,就是要点燃孩子心中的理想之火、梦想之火、奋斗之火,让孩子选好参照物,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拼搏,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文浩也好,石海也好,都是在检察官的引导下,参与到“莎姐”检察官的工作中后,才让亲子关系从对抗到和解、从寒冰到亲密的,并从中找到了身边的参照,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从此人生开窍,步入正轨。

相信每一个打开此书的人,都会开卷有益。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检察院)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学文苑
青春的行囊 ——读《我想抱抱你》
2024-07-07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陈生容 阅读量: 161

 ◎ 李立峰

“莎姐”是什么?

“莎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莎姐”是重庆检察机关举三级院之力,以专业化、社会化、品牌化为导向,打造的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工作品牌。

儿童文学作家曾维惠新书《我想抱抱你》,分逃离、冷战、反思、接纳四个篇章,全景再现了重庆检察机关“莎姐”检察官真实的办案场景,生动讲述了“莎姐”检察官杰出代表赵晓菁如何帮助“问题少年”重启人生,如何与叛逆的儿子和好如初的暖心故事。

全书的故事来源于“莎姐”真实的办案场景,富有生活气息、时代气息、乡土气息。情节冲突扣人心弦,一波三折,让人如临其境,经常代入其中。人物刻画细腻,性格鲜明,立体鲜活。乡景描写言简意赅,语言优美,灵动隽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少年普法读物和文学读品,是家长了解孩子、走近孩子的沟通宝典,更是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普法读物。

以书中的主角赵晓菁为例。她是主城一名基层检察官,年近四十,一头短发,偏瘦,身材单薄,典型的好强、独立、能干的重庆女子形象。她心怀大爱,热爱工作,责任心强,一心扑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工作上无可挑剔,妥妥的正能量,正是一线平凡而又忙碌的检察官的真实写照。

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赵晓菁,也是一个十一岁男孩的妈妈。儿子上小学五年级,聪明、懂事、爱思考,却因父亲在执行任务中因公殉职、母亲又忘我工作疏于陪伴而性情大变,变得敏感、叛逆,甚至故意为难妈妈。面对自己叛逆的孩子,作为检察官的她也时常生出无力感,甚至一度无法调和工作与生活的矛盾。

如何走出亲子困境?这个话题始终牵动着读者的神经和阅读欲望。紧锣密鼓的情节,环环相扣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如泉水涌来。而走出困境的赵晓菁,却又无意间成为我们每一位普通家长的缩影。

《我想抱抱你》这本书是作者扎根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检察院,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为背景创作的,以点带面展示重庆“莎姐”工作品牌。作为一位检察人,特别是“莎姐”品牌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对此充满期待。如果把法治比作一条大河,未检工作就是一条干流的支流,像一条涓涓细流。这条溪流能够被作家关注,该是何等的幸运!我更期待的是,“莎姐”工作品牌在作家笔下是如何呈现的。

读完全书,感慨良多。原来检察故事可以这样讲,原来检察品牌可以这样走进千家万户,原来写作可以这样实现从法言法语到群众语言、文学语言的转化。日常,我们办了那么多的案子,每一个案子都是新闻的富矿、文学的源泉。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我想抱抱你》的方法,推动检察宣传、检察文学进入一片新天地,展现一番大作为。

作为一名十二岁、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父亲,看完这本书之后,产生迫不及待与孩子交流的冲动。我想,交流的话题就叫青春的行囊装什么?

青春的行囊装善良。书中的文浩原本品学兼优,为引起检察官妈妈的注意,在校园制造了一起抢劫案件,抢了同学的一包纸巾。石海从被醉酒的爸爸大骂,到萌发去学校欺负女生。书中两个情节都说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善良与邪恶并存。为人父母也好,家校教育也罢,唯有唤醒孩子心中的善,才能防范孩子心中的恶。青春期的孩子,本性并不坏,倘若及时加强引导,及时伸出援手,孩子就能一直善良。

青春的行囊装大爱。书中石海的父亲,在妻子离家出走后借酒浇愁,把诸多不如意的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常无端被打,对父亲产生仇恨和报复心理。两人之所以互相伤害,原因都在于,不懂得如何爱,如何施于爱、付出爱。其实,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需要训练,需要双向奔赴。都说美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一生治愈,正说明爱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让孩子生活在爱的滋养里,仇恨的种子才不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青春的行囊装梦想。孩子在青春期叛逆,对未来迷茫,不晓得为什么学习,整天浑浑噩噩,通常是因为心中没有梦想,没有目标。一个心怀理想的人,是无法阻挡的。为人父母,就是要点燃孩子心中的理想之火、梦想之火、奋斗之火,让孩子选好参照物,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拼搏,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文浩也好,石海也好,都是在检察官的引导下,参与到“莎姐”检察官的工作中后,才让亲子关系从对抗到和解、从寒冰到亲密的,并从中找到了身边的参照,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从此人生开窍,步入正轨。

相信每一个打开此书的人,都会开卷有益。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检察院)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