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
做试管婴儿包成功还可选性别?法官: 签订违法合同 双方均要担责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4-08-11 | 编辑:陈生容 | 阅读:176

“我们这里做试管婴儿包成功,还能选性别。”一对多年未能生育的夫妻听到推销人员的承诺喜出望外,最终因“病急乱投医”惹上麻烦。近日,九龙坡区法院审理了这起因做试管婴儿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依法认定合同无效,经调解,促成被告王某返还部分费用5万元。

案情:

做试管婴儿失败要求退款

小华与阿敏结婚多年未育。二人来到了重庆市某医院,希望通过做试管婴儿尽快怀上孩子。由于阿敏染色体异常,医生告知做试管婴儿成功几率较小。正当夫妻失望离开医院时,迎面走来一人搭讪,表示自己叫王乔,是某健康咨询公司的客服经理,公司能提供第三代试管婴儿服务,包成功不说,还能选择婴儿性别。

求子心切的小华夫妻跟随王乔来到了该公司接待中心,并与王乔签订了协议书,约定该公司为小华夫妻提供试管婴儿服务,总费用13万余元,按移植进度支付。小华支付8.8万元后,开始了第一次移植。

“当时上了一辆面包车,说是带我去取卵,车是全封闭的,看不到外面,显得很不靠谱。”阿敏表示,第一次移植失败后,王乔拒绝了他们再次移植的要求。小华夫妻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联系王乔要求办理退款但遭到拒绝,此时某健康咨询公司已注销。

无奈之下,小华夫妻起诉至九龙坡区法院,请求判令王乔退还费用、赔偿损失合计10万余元。

法院认定:

双方均有过错各担其责

九龙坡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试管婴儿属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被告王乔不具有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相适应的技术和设备,且案涉合同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系无效合同。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二原告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明知被告做试管婴儿为非正规渠道,仍选择与其签订协议书。双方对案涉合同的无效均存在过错。

考虑到二原告长期居住在外地,承办法官庭前与双方电话沟通,充分了解案件事实原委。庭审中,充分查明案件事实,归纳双方争议焦点,找准矛盾“症结”和成因,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在耐心释法析理的基础上,最终促成双方自愿达成一致意见,被告退还二原告5万元并当庭履行完毕,双方对此表示满意。

法官提醒:

非法行医可能构成犯罪

承办法官提醒,求子心切是人之常情,但也要冷静决策应对,做试管婴儿建议到正规医院,不要轻信所谓的包成功、可选性别等承诺。另外因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可以检测性别,我国对于申请使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的夫妻的限制是非常严格的,只有极少数的夫妻(如有遗传病、染色体异常等)才是符合标准的。换言之,一般情况下备案夫妻无法在国内做第三代试管婴儿。如本案中某健康咨询公司及其客服经理王乔,承诺可以随意适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属违法违规行为,其非法提供的试管婴儿服务必然缺乏相应保障,广大备孕夫妻切勿踩坑。

近年来,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非法行医活动,扰乱正常医疗秩序,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惩处了一批非法行医类违法犯罪活动,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特别提醒一些没有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或个人,非法从事有准入条件的行业,轻者构成民事侵权,重者构成刑事犯罪,遵纪守法是立足社会的根本,别让侥幸心理害人害己,最终受到法律严惩。(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律服务
做试管婴儿包成功还可选性别?法官: 签订违法合同 双方均要担责
2024-08-11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陈生容 阅读量: 176

“我们这里做试管婴儿包成功,还能选性别。”一对多年未能生育的夫妻听到推销人员的承诺喜出望外,最终因“病急乱投医”惹上麻烦。近日,九龙坡区法院审理了这起因做试管婴儿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依法认定合同无效,经调解,促成被告王某返还部分费用5万元。

案情:

做试管婴儿失败要求退款

小华与阿敏结婚多年未育。二人来到了重庆市某医院,希望通过做试管婴儿尽快怀上孩子。由于阿敏染色体异常,医生告知做试管婴儿成功几率较小。正当夫妻失望离开医院时,迎面走来一人搭讪,表示自己叫王乔,是某健康咨询公司的客服经理,公司能提供第三代试管婴儿服务,包成功不说,还能选择婴儿性别。

求子心切的小华夫妻跟随王乔来到了该公司接待中心,并与王乔签订了协议书,约定该公司为小华夫妻提供试管婴儿服务,总费用13万余元,按移植进度支付。小华支付8.8万元后,开始了第一次移植。

“当时上了一辆面包车,说是带我去取卵,车是全封闭的,看不到外面,显得很不靠谱。”阿敏表示,第一次移植失败后,王乔拒绝了他们再次移植的要求。小华夫妻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联系王乔要求办理退款但遭到拒绝,此时某健康咨询公司已注销。

无奈之下,小华夫妻起诉至九龙坡区法院,请求判令王乔退还费用、赔偿损失合计10万余元。

法院认定:

双方均有过错各担其责

九龙坡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试管婴儿属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被告王乔不具有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相适应的技术和设备,且案涉合同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系无效合同。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二原告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明知被告做试管婴儿为非正规渠道,仍选择与其签订协议书。双方对案涉合同的无效均存在过错。

考虑到二原告长期居住在外地,承办法官庭前与双方电话沟通,充分了解案件事实原委。庭审中,充分查明案件事实,归纳双方争议焦点,找准矛盾“症结”和成因,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在耐心释法析理的基础上,最终促成双方自愿达成一致意见,被告退还二原告5万元并当庭履行完毕,双方对此表示满意。

法官提醒:

非法行医可能构成犯罪

承办法官提醒,求子心切是人之常情,但也要冷静决策应对,做试管婴儿建议到正规医院,不要轻信所谓的包成功、可选性别等承诺。另外因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可以检测性别,我国对于申请使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的夫妻的限制是非常严格的,只有极少数的夫妻(如有遗传病、染色体异常等)才是符合标准的。换言之,一般情况下备案夫妻无法在国内做第三代试管婴儿。如本案中某健康咨询公司及其客服经理王乔,承诺可以随意适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属违法违规行为,其非法提供的试管婴儿服务必然缺乏相应保障,广大备孕夫妻切勿踩坑。

近年来,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非法行医活动,扰乱正常医疗秩序,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惩处了一批非法行医类违法犯罪活动,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特别提醒一些没有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或个人,非法从事有准入条件的行业,轻者构成民事侵权,重者构成刑事犯罪,遵纪守法是立足社会的根本,别让侥幸心理害人害己,最终受到法律严惩。(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