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苑
苏轼的四季回响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4-09-01 | 编辑:陈生容 | 阅读:147

 ◎ 张  莹

夏日已尽,秋意渐浓。不知不觉我们享受了春天和煦的风,夏日畅快的雨。行于山间,看那些层峦叠嶂,也正在秋季慢慢生长出缤纷的颜色。再想到三个月之后,又将迎来一个飞雪苍茫的冬季,让人不由得从心底生出一种对大自然生命之美的敬畏之情。我想,这也是文人苏轼情感无以疏解之时,愿以自然为师,想要向山水四季要一个答案的原因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于黄州的第三个年头。春日的山间,微冷的春风正托细雨,为彼时正处落寞的苏轼,寻觅着迎接挫折的答案。我们的人生何曾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呢?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理想被迫停滞,整个人仿佛被困于一隅。周围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嘈嘈切切,就像乱雨不停地拍打树叶,叫人无所适从。放下思想包袱的苏轼,无惧世人目光,蹬一双草鞋,穿一身蓑衣,从容缓步在这乱雨之中。值得庆幸的是,在远离庙堂的山间,大自然用一抹绚丽的斜照,抚慰一身冷雨的苏轼。这是大自然的密语,像是对所有身处困境的人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被诬告,以“讥斥先朝”为由被贬到岭南。一身的旷世文才被嫉妒,一腔的政治热忱被误解,被流放于这尚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夏季的岭南气候炎热,瘴气弥漫,疾病肆虐,时人谈之色变。如此恶劣的环境,使苏轼不得不放下官至翰林学士的身段,放下曾贵为年幼帝师的荣耀,粗布麻衣,瓢饮箪食。但绝境之中,那漫山的卢橘杨梅,遍野的通红荔枝,早已为“不得签书公事”的无奈苏轼准备好了答案。在浸满生活苦味的日子里,岭南的夏天用一颗颗甘甜的荔枝,浸润了那位被妻子戏称“满腹不合时宜”的苏轼,告诉他“好好过,慢慢来。”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的好友刘景文五十多岁了,已然到了人生的秋季,无奈仕途坎坷艰难,经苏轼竭力向朝廷举荐才得一个小小的升迁。大自然似乎特别疼惜这些失落的文人。人生的盛年已去又如何?秋去冬来之时,爽风硕果也早已为这两位惺惺相惜的挚友,准备好了应对受人冷落时的答案。“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经历千百个不被人想起的日日夜夜后,大自然用满山满野缤纷的色彩、诱人的硕果,告诉在经历绝望的人们,此刻就是最好的时刻,一切都来得及。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回想二十六岁的苏轼,他带着妻子王弗,以及尚在襁褓中的长子苏迈,意气风发地迈上征途之时,那漫天的白雪和展翅的飞鸿,早已为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命运多舛之人,写好了一生的答案。“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鸿飞冥冥,在雪地上留下脚印是个偶然,无计西东的飞来飞去乃是自然,这些偶然便是人生的无常。既是无常,那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中,何不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面对所有变故。如果能这样,生命便可少些悲凉,处世亦可少些烦恼。

沧海桑田,岁月更迭。谁承想我们现在所遭遇的一切迷茫彷徨,九百多年前的旷世文人苏轼已经逐一经历。既然这四季流转,早已给过苏轼所有的答案,那这清风明月,山峦树海,也一定能在每一个需要安慰的时刻,涤荡我们的内心。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学文苑
苏轼的四季回响
2024-09-01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陈生容 阅读量: 147

 ◎ 张  莹

夏日已尽,秋意渐浓。不知不觉我们享受了春天和煦的风,夏日畅快的雨。行于山间,看那些层峦叠嶂,也正在秋季慢慢生长出缤纷的颜色。再想到三个月之后,又将迎来一个飞雪苍茫的冬季,让人不由得从心底生出一种对大自然生命之美的敬畏之情。我想,这也是文人苏轼情感无以疏解之时,愿以自然为师,想要向山水四季要一个答案的原因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于黄州的第三个年头。春日的山间,微冷的春风正托细雨,为彼时正处落寞的苏轼,寻觅着迎接挫折的答案。我们的人生何曾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呢?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理想被迫停滞,整个人仿佛被困于一隅。周围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嘈嘈切切,就像乱雨不停地拍打树叶,叫人无所适从。放下思想包袱的苏轼,无惧世人目光,蹬一双草鞋,穿一身蓑衣,从容缓步在这乱雨之中。值得庆幸的是,在远离庙堂的山间,大自然用一抹绚丽的斜照,抚慰一身冷雨的苏轼。这是大自然的密语,像是对所有身处困境的人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被诬告,以“讥斥先朝”为由被贬到岭南。一身的旷世文才被嫉妒,一腔的政治热忱被误解,被流放于这尚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夏季的岭南气候炎热,瘴气弥漫,疾病肆虐,时人谈之色变。如此恶劣的环境,使苏轼不得不放下官至翰林学士的身段,放下曾贵为年幼帝师的荣耀,粗布麻衣,瓢饮箪食。但绝境之中,那漫山的卢橘杨梅,遍野的通红荔枝,早已为“不得签书公事”的无奈苏轼准备好了答案。在浸满生活苦味的日子里,岭南的夏天用一颗颗甘甜的荔枝,浸润了那位被妻子戏称“满腹不合时宜”的苏轼,告诉他“好好过,慢慢来。”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的好友刘景文五十多岁了,已然到了人生的秋季,无奈仕途坎坷艰难,经苏轼竭力向朝廷举荐才得一个小小的升迁。大自然似乎特别疼惜这些失落的文人。人生的盛年已去又如何?秋去冬来之时,爽风硕果也早已为这两位惺惺相惜的挚友,准备好了应对受人冷落时的答案。“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经历千百个不被人想起的日日夜夜后,大自然用满山满野缤纷的色彩、诱人的硕果,告诉在经历绝望的人们,此刻就是最好的时刻,一切都来得及。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回想二十六岁的苏轼,他带着妻子王弗,以及尚在襁褓中的长子苏迈,意气风发地迈上征途之时,那漫天的白雪和展翅的飞鸿,早已为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命运多舛之人,写好了一生的答案。“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鸿飞冥冥,在雪地上留下脚印是个偶然,无计西东的飞来飞去乃是自然,这些偶然便是人生的无常。既是无常,那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中,何不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面对所有变故。如果能这样,生命便可少些悲凉,处世亦可少些烦恼。

沧海桑田,岁月更迭。谁承想我们现在所遭遇的一切迷茫彷徨,九百多年前的旷世文人苏轼已经逐一经历。既然这四季流转,早已给过苏轼所有的答案,那这清风明月,山峦树海,也一定能在每一个需要安慰的时刻,涤荡我们的内心。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