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苑
在城市长成一棵树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4-11-17 | 编辑:陈生容 | 阅读:147

 ◎ 文 猛

城市森林,这是关于城市最妥帖最老套的比喻,这个比喻中有迷茫、有失落、有希望,其实更多的还是一种怀念,城里人很多,但是很多很多的人都来自乡下,来自真正的山野,来自真正的森林,就算你一直在城市长大,逆流上数几辈,你的血脉中流淌的,还是山野绿色的风声。

把城市比喻成城市森林,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森林必然有树,城市有树,但树不是城市的主题,我们喊城市森林,是因为我们把长在城市土地上的一切都看成树。商场、学校、医院、写字楼、钟楼、灯塔、电线杆和我们每一个城市人,所有向天空伸展的事物都是城市的树,以树的心思,融入城市森林,就像龙归大海、鸟归林一样。也许你一部分年轮在乡村,或者在别的城市长成,也许你所有的年轮都在这座城市一圈一圈地长成。现在,站在这座城市土地上,我们就是城市森林中长成的一棵树。

走进城市森林,以树的心思想城市的心思,我们就不会孤单,我们生命中永远有绿的生长绿的茂盛。

不信,我们去问树。

在城市长成一棵树,我们可能看不到更高远的天空,甚至永远没有机会去亲吻一朵云,去问候一行大雁,去欢呼一片星空,但是我们什么样的人都见过,什么样的事都经过。

在城市长成一棵树,除非特别大的风暴,树永远不会倒下。除非脚下的土地不需要长树,要长城市的房子,要长城市的公路,刀斧锯永远不会动树的心思。除非殃及池鱼的火,绝没有火要树的命。城里的树吹不到山泉一样的风,喝不到山泉一样的水,但是城市的树格外让人关注,格外让人心疼。

乡村是长庄稼长树木的地方,城市是长房子长工资的地方,长出一棵树,那是城市的高度,那是养眼的绿,那是城市的生生不息。树长在自己的时间里,该绿的时候绿,该黄的时候黄。城里的树没有真正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栋梁的辉煌,城里给了树成为栋梁新的含义,不管是屋梁上的栋梁还是天地之间的栋梁,在城里长成一棵树,我们活到足够让自己坦荡的年轮。

在城市长成一棵树,城市所有的生长都在眼中,都一直看着、站着、听着、想着,树叶沙沙响,那是风在说话,树从来不说三道四,咬紧每一片叶,抓紧每一根枝条。树会把树绿托梦给作家诗人,树会把树声托梦给歌唱家、音乐家。绿色的梦,绿色的音符,绿色的故事,讲述着城市的故事,城市的心声,那些故事那些心声是作家诗人音乐家歌唱家想出来、唱出来的,不能怪树。

城市一天天长大,环绕着最早的城池,一环一环地向四周扩展。

树一天天长大,一个年轮一个年轮地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这样想开去,城市其实也是一棵树。一圈圈散开的,是城市的年轮,蔓延到城市大树根须最深的地方,就是那些饱经沧桑的老院子。梁思成说,在中国人的内心世界里,都安放着一个老院落,这样精神才有一处着落,老房子是城市的胎记。

城市最古老的树和最先的城市,谁最先站在大地之上?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古树的生命力,那盘根错节的根系,正是城市的厚重,也是城市的心性。一座拥有很多大树的村庄,是有文脉传统的村庄。一座拥有很多大树的城市,是有静气有历史的城市。树让内心沉静,听着雨点啪嗒啪嗒打在树叶上,觉得时光的脚步,在城市被无限延缓……

过去我们向往高楼,当“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理想实现多年,看得见树,听得到雨落在树叶上的声音,那是城市最好的房子。

很长一段时光中,房子按照设计图长,树按照年轮长。当城市意识到城市也是大地上的森林,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是长在城市的树,城市突然之间长满了大树,我们知道,那些大树大多来自乡村,那些大树在乡村记着它们更多的年轮,它们是乡村的高度和地标,是乡村的风水和精神。它们也许比我们先到城市,它们也许在我们之后来到城市,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森林,它们不再是地标,它们已经没有在乡村的高度,我们都以向上的姿势,在城市生长,融入城市的心思——

想想那些走向城市的大树,想想那些走向城市的乡亲,想想我们远远的乡村,看见那些大树,我们眼眶总热热的。

早些年,城市只长房子,不长树,城市的天空很难见到一只鸟儿。今天,城市的树越来越多,城市的鸟儿越来越多,我们同顶一片蓝天,同站一片大地,同饮一江清水,鸟儿们也成了城市的市民。见了我们如同见到亲人,不慌不忙地走着,不慌不忙地飞着,有时还会飞到我们的肩头,我们的怀里,我们的手上,欢快地叫个不停,一点不会担心遭遇什么不测和伤害,有树的城市,有鸟的天空,自然交给自然,美丽恢复美丽,和谐共生和谐。我突然对乡村的树在城市有了认同和许可,想得宽泛些,我们也是搬进城里的树。

在城市长成一棵树,踏实!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万州区作家协会主席)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学文苑
在城市长成一棵树
2024-11-17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陈生容 阅读量: 147

 ◎ 文 猛

城市森林,这是关于城市最妥帖最老套的比喻,这个比喻中有迷茫、有失落、有希望,其实更多的还是一种怀念,城里人很多,但是很多很多的人都来自乡下,来自真正的山野,来自真正的森林,就算你一直在城市长大,逆流上数几辈,你的血脉中流淌的,还是山野绿色的风声。

把城市比喻成城市森林,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森林必然有树,城市有树,但树不是城市的主题,我们喊城市森林,是因为我们把长在城市土地上的一切都看成树。商场、学校、医院、写字楼、钟楼、灯塔、电线杆和我们每一个城市人,所有向天空伸展的事物都是城市的树,以树的心思,融入城市森林,就像龙归大海、鸟归林一样。也许你一部分年轮在乡村,或者在别的城市长成,也许你所有的年轮都在这座城市一圈一圈地长成。现在,站在这座城市土地上,我们就是城市森林中长成的一棵树。

走进城市森林,以树的心思想城市的心思,我们就不会孤单,我们生命中永远有绿的生长绿的茂盛。

不信,我们去问树。

在城市长成一棵树,我们可能看不到更高远的天空,甚至永远没有机会去亲吻一朵云,去问候一行大雁,去欢呼一片星空,但是我们什么样的人都见过,什么样的事都经过。

在城市长成一棵树,除非特别大的风暴,树永远不会倒下。除非脚下的土地不需要长树,要长城市的房子,要长城市的公路,刀斧锯永远不会动树的心思。除非殃及池鱼的火,绝没有火要树的命。城里的树吹不到山泉一样的风,喝不到山泉一样的水,但是城市的树格外让人关注,格外让人心疼。

乡村是长庄稼长树木的地方,城市是长房子长工资的地方,长出一棵树,那是城市的高度,那是养眼的绿,那是城市的生生不息。树长在自己的时间里,该绿的时候绿,该黄的时候黄。城里的树没有真正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栋梁的辉煌,城里给了树成为栋梁新的含义,不管是屋梁上的栋梁还是天地之间的栋梁,在城里长成一棵树,我们活到足够让自己坦荡的年轮。

在城市长成一棵树,城市所有的生长都在眼中,都一直看着、站着、听着、想着,树叶沙沙响,那是风在说话,树从来不说三道四,咬紧每一片叶,抓紧每一根枝条。树会把树绿托梦给作家诗人,树会把树声托梦给歌唱家、音乐家。绿色的梦,绿色的音符,绿色的故事,讲述着城市的故事,城市的心声,那些故事那些心声是作家诗人音乐家歌唱家想出来、唱出来的,不能怪树。

城市一天天长大,环绕着最早的城池,一环一环地向四周扩展。

树一天天长大,一个年轮一个年轮地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这样想开去,城市其实也是一棵树。一圈圈散开的,是城市的年轮,蔓延到城市大树根须最深的地方,就是那些饱经沧桑的老院子。梁思成说,在中国人的内心世界里,都安放着一个老院落,这样精神才有一处着落,老房子是城市的胎记。

城市最古老的树和最先的城市,谁最先站在大地之上?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古树的生命力,那盘根错节的根系,正是城市的厚重,也是城市的心性。一座拥有很多大树的村庄,是有文脉传统的村庄。一座拥有很多大树的城市,是有静气有历史的城市。树让内心沉静,听着雨点啪嗒啪嗒打在树叶上,觉得时光的脚步,在城市被无限延缓……

过去我们向往高楼,当“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理想实现多年,看得见树,听得到雨落在树叶上的声音,那是城市最好的房子。

很长一段时光中,房子按照设计图长,树按照年轮长。当城市意识到城市也是大地上的森林,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是长在城市的树,城市突然之间长满了大树,我们知道,那些大树大多来自乡村,那些大树在乡村记着它们更多的年轮,它们是乡村的高度和地标,是乡村的风水和精神。它们也许比我们先到城市,它们也许在我们之后来到城市,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森林,它们不再是地标,它们已经没有在乡村的高度,我们都以向上的姿势,在城市生长,融入城市的心思——

想想那些走向城市的大树,想想那些走向城市的乡亲,想想我们远远的乡村,看见那些大树,我们眼眶总热热的。

早些年,城市只长房子,不长树,城市的天空很难见到一只鸟儿。今天,城市的树越来越多,城市的鸟儿越来越多,我们同顶一片蓝天,同站一片大地,同饮一江清水,鸟儿们也成了城市的市民。见了我们如同见到亲人,不慌不忙地走着,不慌不忙地飞着,有时还会飞到我们的肩头,我们的怀里,我们的手上,欢快地叫个不停,一点不会担心遭遇什么不测和伤害,有树的城市,有鸟的天空,自然交给自然,美丽恢复美丽,和谐共生和谐。我突然对乡村的树在城市有了认同和许可,想得宽泛些,我们也是搬进城里的树。

在城市长成一棵树,踏实!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万州区作家协会主席)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