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苑
围炉煮茶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4-12-08 | 编辑:陈生容 | 阅读:138

  ◎ 鲍安顺

围炉煮茶,附庸风雅,那是天寒地冻时,煮茶人的嗜好,也是享受。

我煮茶时,在铜炉边放红木勺舀上茶叶,放进壶中烧煮,蒸汽袅袅上升,茶雾迷眼,我脑海一片沸水。茶煮好后,用铜勺舀进青瓷碗中,托于掌心,看茶色深柔,似有茶魂沉入杯底,让我凝神注目。

唐寅诗云:“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那江南的初春,也是寒冷的,与冬一样,围着茶炉的时光,是温馨美好的。苏轼也在《望江南·超然台作》中诗云:“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人在江南,不要在老友面前说思念故乡,点上新火,煮一杯新茶,共饮品茗,那才是极美的享受。

炉和鼎,都可用来煮茶。苏轼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那“砖炉”是烧炭火煮茶的炉子,“石铫”是有柄有嘴的煮茶容器。西汉王褒在《僮约》中云:“烹荼尽具”,当时用什么器具煮茶,已难查证。茶神陆羽在《茶经》中言:“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圬墁……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陆羽笔下煮茶的风炉,材质为铜、铁或陶,呈三足鼎立形态,炉上装饰文字和图形。

煮茶炉具,还有竹炉、石鼎、紫砂炉等。那竹炉,相传为明初惠山寺住持性海法师,与无锡文人画家王绂合作创制而成后,邀众人围炉煮茗,王绂绘图赋诗,文人雅士们陆续唱和,其中有祝允明、唐寅等吴地名士。

冬夜煮茶,气温降低,那水与火,让我静下心来,有休闲意味,我在安静的角落里,慢慢地煮,细细地品,像在品味时光。那感觉里,文化与历史,享受与态度,生活与韵味,像茶水沸腾时,香气弥漫,让人陶醉。冬夜,煮一壶香茶,品出浓醇之味,喜欢之心,安静的沉浸迷态。

瑟瑟寒夜,炉火正旺,看着壶中茶汤,我又闭上眼睛,听音乐在耳畔流淌,壶盖的噗噗吱吱声,如丝如缕。有时我独自一人,在一室的静谧中,体会茶叶与水,是宁静的梦,如舒适迷你的故事,让内心没有了追求,也没有了贪婪。我感觉,自己就是个路人,世间多余的过客,一笑而过,云淡风轻。

窗外,一枝梅花吐艳弥香,像煮沸的一壶茶,让我飘飘如仙,忘记了红尘烦忧,我思绪轻盈了,那茶是益友,梅是知音,不言不语,就让我放松下来,包容了时光,也包容了心灵的缺失。那煮沸的,像是时光,与所剩无几的冬天,一并熬煮。直抵心灵的,有相聚,也有离散,仿佛一幕幕电影,是别人的故事,也似是自己的传奇。

下雪时煮茶,黄昏后煮茶,午睡醒来时把炉子烧上煮茶,我都皆为之。我告诉自己,平淡的生活里,有冬天也有浪漫,有寒冷也有温暖,有温情与有思绪。围炉煮茶,在邂逅温暖时,感觉生活慢了下来,那慢的美好,是心灵的回归,人生的实态,像听风听雨中,静享煮茶时的半盏时光。煮清茶,窥人生,那围炉煮茶的,是人间烟火,岁月清欢,有厚重的文化记忆,丰富的哲学思考。那煮茶,是在煮生活、煮岁月、煮情感、煮智慧,煮相遇时的恩爱情恨,话别时的悲欢离合。

冬闲人静,煮茶的茶香里,炉火的火焰中,更见茶暖情暖,一团和气。其间,约两三个好友,就着冬阳,一张圆桌,一盏红泥小火炉,一壶陈皮老白茶,配上烤熟的柿子、花生、板栗等等,一边唠嗑一边品茶,那氛围,围炉而坐的人,是爱茶人,也是绝配的知己。那茶壶、茶炉、茶盏、烤箱、圆桌等,都成了绝配。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学文苑
围炉煮茶
2024-12-08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陈生容 阅读量: 138

  ◎ 鲍安顺

围炉煮茶,附庸风雅,那是天寒地冻时,煮茶人的嗜好,也是享受。

我煮茶时,在铜炉边放红木勺舀上茶叶,放进壶中烧煮,蒸汽袅袅上升,茶雾迷眼,我脑海一片沸水。茶煮好后,用铜勺舀进青瓷碗中,托于掌心,看茶色深柔,似有茶魂沉入杯底,让我凝神注目。

唐寅诗云:“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那江南的初春,也是寒冷的,与冬一样,围着茶炉的时光,是温馨美好的。苏轼也在《望江南·超然台作》中诗云:“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人在江南,不要在老友面前说思念故乡,点上新火,煮一杯新茶,共饮品茗,那才是极美的享受。

炉和鼎,都可用来煮茶。苏轼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那“砖炉”是烧炭火煮茶的炉子,“石铫”是有柄有嘴的煮茶容器。西汉王褒在《僮约》中云:“烹荼尽具”,当时用什么器具煮茶,已难查证。茶神陆羽在《茶经》中言:“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圬墁……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陆羽笔下煮茶的风炉,材质为铜、铁或陶,呈三足鼎立形态,炉上装饰文字和图形。

煮茶炉具,还有竹炉、石鼎、紫砂炉等。那竹炉,相传为明初惠山寺住持性海法师,与无锡文人画家王绂合作创制而成后,邀众人围炉煮茗,王绂绘图赋诗,文人雅士们陆续唱和,其中有祝允明、唐寅等吴地名士。

冬夜煮茶,气温降低,那水与火,让我静下心来,有休闲意味,我在安静的角落里,慢慢地煮,细细地品,像在品味时光。那感觉里,文化与历史,享受与态度,生活与韵味,像茶水沸腾时,香气弥漫,让人陶醉。冬夜,煮一壶香茶,品出浓醇之味,喜欢之心,安静的沉浸迷态。

瑟瑟寒夜,炉火正旺,看着壶中茶汤,我又闭上眼睛,听音乐在耳畔流淌,壶盖的噗噗吱吱声,如丝如缕。有时我独自一人,在一室的静谧中,体会茶叶与水,是宁静的梦,如舒适迷你的故事,让内心没有了追求,也没有了贪婪。我感觉,自己就是个路人,世间多余的过客,一笑而过,云淡风轻。

窗外,一枝梅花吐艳弥香,像煮沸的一壶茶,让我飘飘如仙,忘记了红尘烦忧,我思绪轻盈了,那茶是益友,梅是知音,不言不语,就让我放松下来,包容了时光,也包容了心灵的缺失。那煮沸的,像是时光,与所剩无几的冬天,一并熬煮。直抵心灵的,有相聚,也有离散,仿佛一幕幕电影,是别人的故事,也似是自己的传奇。

下雪时煮茶,黄昏后煮茶,午睡醒来时把炉子烧上煮茶,我都皆为之。我告诉自己,平淡的生活里,有冬天也有浪漫,有寒冷也有温暖,有温情与有思绪。围炉煮茶,在邂逅温暖时,感觉生活慢了下来,那慢的美好,是心灵的回归,人生的实态,像听风听雨中,静享煮茶时的半盏时光。煮清茶,窥人生,那围炉煮茶的,是人间烟火,岁月清欢,有厚重的文化记忆,丰富的哲学思考。那煮茶,是在煮生活、煮岁月、煮情感、煮智慧,煮相遇时的恩爱情恨,话别时的悲欢离合。

冬闲人静,煮茶的茶香里,炉火的火焰中,更见茶暖情暖,一团和气。其间,约两三个好友,就着冬阳,一张圆桌,一盏红泥小火炉,一壶陈皮老白茶,配上烤熟的柿子、花生、板栗等等,一边唠嗑一边品茶,那氛围,围炉而坐的人,是爱茶人,也是绝配的知己。那茶壶、茶炉、茶盏、烤箱、圆桌等,都成了绝配。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