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泳
我的家乡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忠”“孝”二字,始终是齐鲁大地上家家户户、代代相传的最鲜明的家风印记。
爷爷很早就过世了,爸爸兄妹五人成家后便分了家,但奶奶的赡养问题却没有因为分家受到影响。五个子女争相把奶奶接到自家来住,十多年来全家人其乐融融,在村里传为佳话。记忆中,每个月全家都有一次聚会,读过几年私塾的奶奶常对儿孙们念叨仲由“百里负米”的奉亲孝道,以及戚继光平定倭患的英雄故事,教导后辈做人要孝顺要爱国。
百善孝为先。在家风影响下,爸爸兄妹几人都很孝顺。奶奶在世的最后三年一直卧床,爸爸兄妹5人一直轮流照顾,为老人擦身、洗澡、换衣、按摩等,始终让奶奶的身体保持舒适健康。街坊邻居都夸奶奶命好,生了几个孝顺的好儿女。事实上,照料老人很辛苦,爸爸平时工作忙,照顾奶奶的担子就落在妈妈身上。尤其是晚上,妈妈夜里起来四五次,为奶奶递水、盖被子。已经糊涂的奶奶有时会莫名生气,喂饭时还会吐出来,弄脏衣服。每到这时,妈妈都会耐心地帮奶奶擦拭干净,哄老人开心,多吃一些东西。听说羊奶对老年人的健康有帮助,爸爸便买来一只山羊,我每次放学回家后把作业做完,就到山坡上放羊,接了羊奶第一时间端给她老人家喝,看到奶奶喝了我养的山羊奶,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是我那时最开心的事。
所谓孝为家之梁,忠为国之纲。齐鲁大地,多忠勇之士。古有颜真卿、颜杲卿、颜季明“颜氏三兄弟”许身报国;今有抗战时期,沂蒙老乡以“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打我懂事起,爸爸妈妈就给我讲这些“忠”“义”故事,而立志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从小就是我的梦想。
长大后,我如愿参军入伍来到部队。临行前,有着近30年党龄的爸爸拍着我的肩膀说:“儿子,你现在是部队的人了,在部队要好好干。”带着父母的嘱托,我坐了两天一夜的绿皮火车来到山城重庆,在部队一干就是12年。
刚到部队之初,作为家中独子的我第一次远离父母,加上训练强度大,每到晚上就会思念千里之外的爹娘,想着想着不由地掉眼泪。每次给家里打电话,父亲总是勉励我:“孩子,并不是守在我们身边才算是‘尽孝’。对于父母来说,俺更希望你在部队建功立业、报效祖国。”身教胜于言传。父亲是老家镇上电影放映队的队长,《焦裕禄》《党的女儿》《铁道游击队》《开国大典》,我就是在这些爱国电影耳濡目染中长大的。
近30年时间里,无论寒冬溽暑,父亲骑着自己的嘉陵摩托载着放映机,跑遍了全镇41个村20多所中小学,为乡亲们放映电影18000多场。乡亲们坐着看,父亲却在放映机后一直站到放映结束,每次回到家几乎都是凌晨一二点钟,长年累月,披星戴月,父亲患上了严重的腰椎病,但他从来没在我们面前抱怨过,总是笑着说:“只要乡亲们喜欢看,咱苦点累点没啥。”
在父亲的影响下,在部队我严格要求自己,体能、队列、射击、擒敌、战术,全部达到优秀,成为全队军事训练标兵。先后参加了维稳处突、扑救山火、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汶川大地震前,得知父亲的腰椎病加重,我正准备探亲之时,但灾情就是命令,当时来不及细想,背起行囊就跟随大部队上了一线,经过13小时徒步急行军,跋山涉水76余公里,所在部队成为第一支挺进重灾区茂县的抢险突击队。之后,我和战友们在灾区坚守90余天,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我当兵第三年就入了党,先后6次荣立军功,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年父亲驮着放映机跑遍老家乡村小道,现在的我背着长长短短的相机镜头,几乎走遍了重庆所有的区县,用快门和底片留存检察蓝的集体记忆。我愿用镜头丈量时代的脚步,用光与影勾勒出检察事业发展的点点滴滴,把一片共产党人的无悔初心写在方寸之间。
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也上四年级了,在家风的影响下,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待人友善,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年”“最美同桌”。我希望她继续传承忠孝家风,成为一个善良、孝顺、爱国且勤劳坚韧的人。
家风无言,它是老百姓门板上镌刻的“忠厚传家永,诗书继世长”,它是歌曲《国家》中的那句“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它更是藏在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的奋斗轨迹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成长密码。
(作者单位:重庆市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