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
学术研讨
课题管理
成果展示
在抗疫中深化社区法治实践 ——重庆市荣昌区“昌州管家”抗疫的法治检视
来源:重庆法学会 | 时间:2020-11-19 | 编辑:唐怡 | 阅读:369

  ○肖富义

  摘 要

  深化社区抗疫的法治实践,是基层治理走向法治化、现代化的有益探索。为推动社区抗疫从制度规范的完善到共建共治共享的具体法治实践,运用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困难联帮等多种形式,加强完善制度、夯实基础、联动服务、建立机制等方面建设,不断提升社区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步伐。

  关键词

  抗疫;城市社区;法治;实践

  作者简介

  肖富义,法学硕士,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党校,教务科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审慎决策,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蔓延。作为城市社区,面对像SARS、新冠肺炎这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做好疫情防控和处置,既是大战,也是大考。要紧紧围绕中央的部署安排,用法治方式防范化解风险,不断推动防控和处置工作向法治化迈进。本文结合重庆市荣昌区昌州街道(以下简称“昌州街道”)推行的“昌州管家”抗疫实践,拟就如何推动城市社区抗疫法治化进行探讨。

  一、抗疫案例:“昌州管家”的抗疫实践

  “在全区率先完成第一栋物业小区、第一幢安置小区的应急封闭管理。”这是昌州街道抗疫的成功杰作,而这要得益于2018年开始探索城市管理新路径——“昌州管家”① 。“昌州管家”就是整合各类资源用管家庭事务的方式来管理社区事务,用此办法确保这次疫情防控没有发生任何风险。

  (一)“昌州管家”的抗疫行动

  昌州街道辖区内的城市社区有荣昌国家高新区板桥工业园区、北部新区,人流量大,疫情防控难度大。如何成功应对疫情,“昌州管家”的做法是:一是成立“昌州管家”城市志愿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办事处主任担任,镇街其他领导班子为成员。“昌州管家”由街道管家、社区管家、网格管家、小区管家、楼栋管家、门店管家六个层级的管家组成,各层级管家分别由街道具体领导、专职网格员、业主委员会或物管公司负责人、门店负责人等担任,共计491人;二是网格管家是“昌州管家”的核心组成部分。整个街道共划分为40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立1名网格管家,负责联络网格内的小区管家、楼栋管家、门店管家及居民,及时发现、反馈信息,协调和处理相关问题;三是“昌州管家”工作内容:六看三管三报告。“六看”:看城市管理、看治安安全、看矛盾纠纷、看食药安全、看急难险重、看政策法规;“三管”:管特殊人群、管流动人口、管计划生育;“三报告”:向社区报告、向上级“管家”报告、向主管部门报告;四是考核监督。建立“昌州管家”工作考核制度,网格管家每日白天在各自网格区域内工作不低于5小时,其他管家随机巡查。委托有为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运用“昌州管家”APP信息系统平台,每月定期对网格管家进行负面清单制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分季度发放绩效考核补助。正是由于“昌州管家”运行措施有力,确保疫情防控没有发生任何风险。

  (二)“昌州管家”的抗疫成效

  经过几十天奋战,显示出“昌州管家”的抗疫功效。一是防控迅速。通过“昌州管家”管理系统,在最短时间内构建起防控网络,在最优点位设置检查站、志愿点、巡逻队的管控体系,形成对整个街道16万人口、147个小区、575家企业、1137栋楼宇的防控网络;二是防控有序。“昌州管家”与党员干部、社区居民一道,苦战在第一线、实干在最基层,从网格管理到上门摸排、从封闭管理到上门服务、从定点巡逻到卡点值守、从企业复工到离荣(昌)服务,用严密防控体系将群众安危系心上;三是防控有力。抓防控重点,加强对重点区域和人员的防控,油栎小区(40个网格之一)属于重点防控区域,该小区地处板桥工业园区,居民中近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企业复产复工后,防控成为重中之重。为确保小区安全,采取“楼栋长负责制+居民自治”的模式,组建由18个楼栋长、30多名干部、4000多位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24小时轮流值班,搞排查、抓宣传,密织“防护网”,确保疫情有效防控。

  二、法治体检:“昌州管家”抗疫实践的反思

  “昌州管家”在抗疫中有力有序、反应迅速,但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如何保持“昌州管家”抗疫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其制度措施不足显现出来,需要认真研判,及时补漏完善。

  (一)制度规范体系有待完善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为应对重大公共事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社区防控基本实现有法可依。②但有些法律(如《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比较原则,内容相对滞后,在法律需求与法律供给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有效应对社区治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目前社区治理主要依托中央与地方政府颁布的政策法规、居民公约进行调节。“昌州管家”也主要依靠“红头文件”在实施,存在法律层级低、行政色彩浓厚、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等问题,影响“昌州管家”效能。

  (二)治理主体的权责有待明晰

  根据“昌州管家”的设想,整合现有资源,让社区的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居民成为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分担部分政府管理任务。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新的法律问题:一是如何明确各类组织或个人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任务问题。包括哪些组织或个人有资格参与社区治理,非社区内部自主形成的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区治理;组织或个人以何种形式或方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是公益性的还是营利性的;社区自治组织以何种方式继受政府职能;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明确化、具体化,或者说不能上升到制度层面,可能出现“九龙治水”现象。二是如何协调政府机关、社区组织、居民之间关系。如果政府机关过多插手社区事务,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组织、居民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可能发生相互之间推诿或争权现象,这是“昌州管家”亟待需要完善的地方。

  (三)依法自治能力有待提升

  社区依法自治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昌州管家”在疫情防控中主要依靠党委政府推动,行政色彩浓、社区自治能力较弱。第一,部分“昌州管家”法治履职能力不强。部分“昌州管家”行政思维根深蒂固,法治观念缺乏,习惯于被动接受上级指示的工作任务;在履职上存在法律知识不足、执法不规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途径调节居民纠纷的能力不足等问题。第二,社区居民法治意识不强。在抗疫中,他们往往相信权力的力量,被动地接受居委会或上级组织的意见或决定,自觉参与意识不强。

  (四)自治、法治、德治未有效衔接

  从“昌州管家”运行情况看,社区内部和社区之间的抗疫工作联动性不强,共同治理和合作应对能力建设亟须加强。有关社区治理的法律难以有效回应群众诉求,居民公约无法有效应对抗疫实践需要;和谐邻里关系还处在进行时当中;自治、法治、德治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三、路径抉择:推进社区疫情防控和处置法治化

  针对“昌州管家”在抗疫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积极探寻破解之策。笔者建议,要强化法治主治作用,用法律守护居民自治、矫正居民公约、激发居民参与欲望,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一)完善制度,增强社区疫情防控和处置的稳定性

  完善疫情防控法律法规,建立一套集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居民公约于一体的疫情防控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类主体的责权利关系。一是积极推动法律法规的落实工作。大力推进有关社区的法律规范实施,加强社区治理的规范化建设,完善社区公共事务内容、社区治理程序等配套制度,确保制度建设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升社区依法治理能力。二是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根据疫情变化情况,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操作性强的措施,提高疫情防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昌州街道采取“昌州管家”模式,在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之间实现了有效互动,提升抗疫的社会化、法治化水平。三是发挥居民公约作用。居民公约是实现居民自治的重要手段,需要不断完善社区居民公约。完善社区居民公约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厘清居民公约的制定、修改和生效程序;确定居民公约的基本内容,如权利义务、调解机制、奖惩措施等;居民公约如何发挥作用。

  (二)夯实基础,增强社区疫情防控和处置的针对性

  城市社区人口密集、人流量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因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严重的危害性,防控难度大③,要以制度规范为依托,建立社区疫情防控体系。

  1.明确主体角色。此次疫情防控激活了多元力量参与公共卫生治理,当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如何确保防控工作的可持续性,需要明确各类主体的功能作用。一是党委政府是社区治理的组织者。鼓励、支持社区组织、居民广泛参与,其职责主要表现在:引导社区各类组织、居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培育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建立与社区沟通协调机制,并对社区给予人、财、物等支持;开展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等等。二是社区组织是社区治理的提供者。社区组织主要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组织等,发挥它们应对疫情的正向作用,合力守护社区安全。三是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参与者。疏通社区居民有序参与渠道,鼓励和支持居民自发组成网络社区,相互通报疫情;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示范带头作用,冲锋在前、勇担责任;邻里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发挥居民专长,形成有特色的疫情防控方式,提升疫情防控效果。四是加强与社区外组织和个人的沟通联系,形成“组合拳”,构筑“安全阀”。

  2.确定工作内容。主要有:一是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内容包括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保障、应急宣传等。二是快速响应。强化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和先期控制措施,建立疫情通报与报告同步机制。三是联防联控。加强合作与协调,迅速切断传播源、阻断传播途径。四是群防群控。发挥各类主体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合力守护社区安全④。五是精准防控。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实施分级分类防控,实现防控工作精准高效。

  3.建立工作机制。疫情防控和处置是社区治理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统筹社区资源和力量,形成疫情防控和处置合力,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像新冠疫情这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因突发性较强,需要建立一个常设性机构,可升级优化“昌州管家”城市志愿者工作领导小组,该机构平时与社区自治组织合并办公,负责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处置,危机来临时迅速启动响应,管控事态发展进程。

  (三)联动服务,增强社区疫情防控和处置的实效性

  以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社区治理主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途径推动社区疫情防控和处置走向法治化。

  1.搭建多元联动服务平台。一是搭建群众诉求服务平台。从源头上预防和排查社区重大疫情的产生,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搭建社会调解服务平台。协同化解各类疑难问题,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三是搭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整合基层司法行政管理资源和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社区组织和居民提供法律帮助,为进入司法渠道解决纷争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

  2.实施多元联动实践工程。一是实施便民服务基础工程。社区与法院联动,如荣昌法院建立“庭、站、点、员”便民诉讼网络,加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在庭审中注重情、法、理结合,能调尽调,尽力以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二是实施心系群众温暖工程。开展送温暖活动、关爱行动、社区联谊活动等,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实施民主法治教育工程。开展普法普医活动,邀请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医护人员等普及法律知识、医学知识,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卫生防疫意识。

  3.发挥自治、法治、德治联动效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和处置,需要自治、法治、德治等多种治理模式综合施治,三者之间是一套由内向外、刚柔并举、知行合一的治理系统⑤。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共同促进社区走向善治。一是发挥好自治作用,用法律守护自治,鼓励群众自己办好自己事;二是发挥好法治作用,用法治思维和法律途径构筑底线、定分止争;三是发挥好德治作用,强化道德教化作用,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四是促进自治、法治、德治联动作用,自治、法治、德治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联动”地发挥作用,共同促进社区疫情防控和处置有力、有效。

  (四)建立机制,增强社区疫情防控和处置的持续性

  有效化解重大疫情风险,建立健康、温情、明理、诚信、有序的和谐社区,需要建立疫情防控和处置的长效机制。

  1.建立运行机制。建立快速响应、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等工作机制,确保各个环节和流程运行通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信息收集、上报和预警机制。二是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党委政府有效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各方协同的工作机制,联防联控,迅速切断传播源、阻断传播途径。三是建立群防群控机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加强与社区之外治理主体的协同和联动,共同应对疫情发生,阻止疫情蔓延。

  2.建立联动机制。一是建立协同机制。治理活动的本质内核是依靠多元主体间的沟通协商实现目标。城市社区治理的关键是要调适参与主体间的关系,通过系统内部运行和外部干预,压实各类主体责任,形成多元良性互动的治理合力,有效防控和化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⑥。二是建立协商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等。畅通和拓宽群众权益保障渠道,确保政府机关、社区组织、居民之间的“传感”途径畅通,抗疫防控工作能够在法治框架内有序开展。三是建立协调机制。基于疫情防控的公益目的,居民人身自由、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等受到限制,容易引发矛盾纠纷。需要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注意加强协调、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

  3.建立监督机制。抓主体责任,相关组织和居民个人要守土有责、尽职尽责。抓督察落实,将监督寓于支持疫情防控之中、寓于帮助群众之中,推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 张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深化法治实践》[P],《光明日报》2020年02月07日。

  [2]程雨燕:《运用法治思维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卫生风险》[J],《南方杂志》2020年第3期。

  [3]孟涛:《公共卫生紧急状态法治的原理与建构——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研究》[J],《法学评论》2020年第2期。

  [4] 严圣禾、蒋正翔等:《现代城市如何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P],《光明日报》2020年02月14日。

  [5]王奇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原则与法理思维》[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0年第3期。

  [6] 杨镜仟:《城乡规划中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专项规划的探索》[J],《城镇建设》,2020年7期。

  ① 赵勇:《重庆市荣昌区昌州街道:推行“昌州管家”建设 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七一网,2019-03-27。

  ②孟涛:《公共卫生紧急状态法治的原理与建构——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研究》,《法学评论》2020年第2期。

  ③陈家刚:《疫情危机治理与奉献社会反思》,《公共行政》2020年第8期。

  ④高其才:《自我卫护:习惯法视野下非常时期的城市社区管控规范——以2020年初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对象》,《法学杂志》2020年第2期。

  ⑤陈进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3日。

  ⑥赵新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风险防控协同治理共同体的建构策略》,《公共行政》2020年第8期。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终评结果公示
2024-07-16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关于评选表彰建议推荐对象公示的公告
2023-12-07
重庆市“最美法学法律工作者”人选公示
2023-11-14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关于开展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3-09-21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终评结果公示
2024-07-16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关于评选表彰建议推荐对象公示的公告
2023-12-07
重庆市“最美法学法律工作者”人选公示
2023-11-14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关于开展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3-09-21
成果展示
在抗疫中深化社区法治实践 ——重庆市荣昌区“昌州管家”抗疫的法治检视
2020-11-19 来源:重庆法学会
编辑: 唐怡 阅读量: 369

  ○肖富义

  摘 要

  深化社区抗疫的法治实践,是基层治理走向法治化、现代化的有益探索。为推动社区抗疫从制度规范的完善到共建共治共享的具体法治实践,运用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困难联帮等多种形式,加强完善制度、夯实基础、联动服务、建立机制等方面建设,不断提升社区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步伐。

  关键词

  抗疫;城市社区;法治;实践

  作者简介

  肖富义,法学硕士,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党校,教务科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审慎决策,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蔓延。作为城市社区,面对像SARS、新冠肺炎这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做好疫情防控和处置,既是大战,也是大考。要紧紧围绕中央的部署安排,用法治方式防范化解风险,不断推动防控和处置工作向法治化迈进。本文结合重庆市荣昌区昌州街道(以下简称“昌州街道”)推行的“昌州管家”抗疫实践,拟就如何推动城市社区抗疫法治化进行探讨。

  一、抗疫案例:“昌州管家”的抗疫实践

  “在全区率先完成第一栋物业小区、第一幢安置小区的应急封闭管理。”这是昌州街道抗疫的成功杰作,而这要得益于2018年开始探索城市管理新路径——“昌州管家”① 。“昌州管家”就是整合各类资源用管家庭事务的方式来管理社区事务,用此办法确保这次疫情防控没有发生任何风险。

  (一)“昌州管家”的抗疫行动

  昌州街道辖区内的城市社区有荣昌国家高新区板桥工业园区、北部新区,人流量大,疫情防控难度大。如何成功应对疫情,“昌州管家”的做法是:一是成立“昌州管家”城市志愿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办事处主任担任,镇街其他领导班子为成员。“昌州管家”由街道管家、社区管家、网格管家、小区管家、楼栋管家、门店管家六个层级的管家组成,各层级管家分别由街道具体领导、专职网格员、业主委员会或物管公司负责人、门店负责人等担任,共计491人;二是网格管家是“昌州管家”的核心组成部分。整个街道共划分为40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立1名网格管家,负责联络网格内的小区管家、楼栋管家、门店管家及居民,及时发现、反馈信息,协调和处理相关问题;三是“昌州管家”工作内容:六看三管三报告。“六看”:看城市管理、看治安安全、看矛盾纠纷、看食药安全、看急难险重、看政策法规;“三管”:管特殊人群、管流动人口、管计划生育;“三报告”:向社区报告、向上级“管家”报告、向主管部门报告;四是考核监督。建立“昌州管家”工作考核制度,网格管家每日白天在各自网格区域内工作不低于5小时,其他管家随机巡查。委托有为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运用“昌州管家”APP信息系统平台,每月定期对网格管家进行负面清单制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分季度发放绩效考核补助。正是由于“昌州管家”运行措施有力,确保疫情防控没有发生任何风险。

  (二)“昌州管家”的抗疫成效

  经过几十天奋战,显示出“昌州管家”的抗疫功效。一是防控迅速。通过“昌州管家”管理系统,在最短时间内构建起防控网络,在最优点位设置检查站、志愿点、巡逻队的管控体系,形成对整个街道16万人口、147个小区、575家企业、1137栋楼宇的防控网络;二是防控有序。“昌州管家”与党员干部、社区居民一道,苦战在第一线、实干在最基层,从网格管理到上门摸排、从封闭管理到上门服务、从定点巡逻到卡点值守、从企业复工到离荣(昌)服务,用严密防控体系将群众安危系心上;三是防控有力。抓防控重点,加强对重点区域和人员的防控,油栎小区(40个网格之一)属于重点防控区域,该小区地处板桥工业园区,居民中近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企业复产复工后,防控成为重中之重。为确保小区安全,采取“楼栋长负责制+居民自治”的模式,组建由18个楼栋长、30多名干部、4000多位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24小时轮流值班,搞排查、抓宣传,密织“防护网”,确保疫情有效防控。

  二、法治体检:“昌州管家”抗疫实践的反思

  “昌州管家”在抗疫中有力有序、反应迅速,但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如何保持“昌州管家”抗疫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其制度措施不足显现出来,需要认真研判,及时补漏完善。

  (一)制度规范体系有待完善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为应对重大公共事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社区防控基本实现有法可依。②但有些法律(如《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比较原则,内容相对滞后,在法律需求与法律供给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有效应对社区治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目前社区治理主要依托中央与地方政府颁布的政策法规、居民公约进行调节。“昌州管家”也主要依靠“红头文件”在实施,存在法律层级低、行政色彩浓厚、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等问题,影响“昌州管家”效能。

  (二)治理主体的权责有待明晰

  根据“昌州管家”的设想,整合现有资源,让社区的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居民成为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分担部分政府管理任务。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新的法律问题:一是如何明确各类组织或个人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任务问题。包括哪些组织或个人有资格参与社区治理,非社区内部自主形成的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区治理;组织或个人以何种形式或方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是公益性的还是营利性的;社区自治组织以何种方式继受政府职能;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明确化、具体化,或者说不能上升到制度层面,可能出现“九龙治水”现象。二是如何协调政府机关、社区组织、居民之间关系。如果政府机关过多插手社区事务,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组织、居民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可能发生相互之间推诿或争权现象,这是“昌州管家”亟待需要完善的地方。

  (三)依法自治能力有待提升

  社区依法自治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昌州管家”在疫情防控中主要依靠党委政府推动,行政色彩浓、社区自治能力较弱。第一,部分“昌州管家”法治履职能力不强。部分“昌州管家”行政思维根深蒂固,法治观念缺乏,习惯于被动接受上级指示的工作任务;在履职上存在法律知识不足、执法不规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途径调节居民纠纷的能力不足等问题。第二,社区居民法治意识不强。在抗疫中,他们往往相信权力的力量,被动地接受居委会或上级组织的意见或决定,自觉参与意识不强。

  (四)自治、法治、德治未有效衔接

  从“昌州管家”运行情况看,社区内部和社区之间的抗疫工作联动性不强,共同治理和合作应对能力建设亟须加强。有关社区治理的法律难以有效回应群众诉求,居民公约无法有效应对抗疫实践需要;和谐邻里关系还处在进行时当中;自治、法治、德治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三、路径抉择:推进社区疫情防控和处置法治化

  针对“昌州管家”在抗疫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积极探寻破解之策。笔者建议,要强化法治主治作用,用法律守护居民自治、矫正居民公约、激发居民参与欲望,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一)完善制度,增强社区疫情防控和处置的稳定性

  完善疫情防控法律法规,建立一套集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居民公约于一体的疫情防控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类主体的责权利关系。一是积极推动法律法规的落实工作。大力推进有关社区的法律规范实施,加强社区治理的规范化建设,完善社区公共事务内容、社区治理程序等配套制度,确保制度建设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升社区依法治理能力。二是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根据疫情变化情况,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操作性强的措施,提高疫情防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昌州街道采取“昌州管家”模式,在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之间实现了有效互动,提升抗疫的社会化、法治化水平。三是发挥居民公约作用。居民公约是实现居民自治的重要手段,需要不断完善社区居民公约。完善社区居民公约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厘清居民公约的制定、修改和生效程序;确定居民公约的基本内容,如权利义务、调解机制、奖惩措施等;居民公约如何发挥作用。

  (二)夯实基础,增强社区疫情防控和处置的针对性

  城市社区人口密集、人流量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因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严重的危害性,防控难度大③,要以制度规范为依托,建立社区疫情防控体系。

  1.明确主体角色。此次疫情防控激活了多元力量参与公共卫生治理,当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如何确保防控工作的可持续性,需要明确各类主体的功能作用。一是党委政府是社区治理的组织者。鼓励、支持社区组织、居民广泛参与,其职责主要表现在:引导社区各类组织、居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培育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建立与社区沟通协调机制,并对社区给予人、财、物等支持;开展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等等。二是社区组织是社区治理的提供者。社区组织主要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组织等,发挥它们应对疫情的正向作用,合力守护社区安全。三是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参与者。疏通社区居民有序参与渠道,鼓励和支持居民自发组成网络社区,相互通报疫情;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示范带头作用,冲锋在前、勇担责任;邻里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发挥居民专长,形成有特色的疫情防控方式,提升疫情防控效果。四是加强与社区外组织和个人的沟通联系,形成“组合拳”,构筑“安全阀”。

  2.确定工作内容。主要有:一是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内容包括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保障、应急宣传等。二是快速响应。强化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和先期控制措施,建立疫情通报与报告同步机制。三是联防联控。加强合作与协调,迅速切断传播源、阻断传播途径。四是群防群控。发挥各类主体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合力守护社区安全④。五是精准防控。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实施分级分类防控,实现防控工作精准高效。

  3.建立工作机制。疫情防控和处置是社区治理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统筹社区资源和力量,形成疫情防控和处置合力,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像新冠疫情这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因突发性较强,需要建立一个常设性机构,可升级优化“昌州管家”城市志愿者工作领导小组,该机构平时与社区自治组织合并办公,负责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处置,危机来临时迅速启动响应,管控事态发展进程。

  (三)联动服务,增强社区疫情防控和处置的实效性

  以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社区治理主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途径推动社区疫情防控和处置走向法治化。

  1.搭建多元联动服务平台。一是搭建群众诉求服务平台。从源头上预防和排查社区重大疫情的产生,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搭建社会调解服务平台。协同化解各类疑难问题,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三是搭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整合基层司法行政管理资源和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社区组织和居民提供法律帮助,为进入司法渠道解决纷争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

  2.实施多元联动实践工程。一是实施便民服务基础工程。社区与法院联动,如荣昌法院建立“庭、站、点、员”便民诉讼网络,加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在庭审中注重情、法、理结合,能调尽调,尽力以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二是实施心系群众温暖工程。开展送温暖活动、关爱行动、社区联谊活动等,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实施民主法治教育工程。开展普法普医活动,邀请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医护人员等普及法律知识、医学知识,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卫生防疫意识。

  3.发挥自治、法治、德治联动效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和处置,需要自治、法治、德治等多种治理模式综合施治,三者之间是一套由内向外、刚柔并举、知行合一的治理系统⑤。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共同促进社区走向善治。一是发挥好自治作用,用法律守护自治,鼓励群众自己办好自己事;二是发挥好法治作用,用法治思维和法律途径构筑底线、定分止争;三是发挥好德治作用,强化道德教化作用,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四是促进自治、法治、德治联动作用,自治、法治、德治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联动”地发挥作用,共同促进社区疫情防控和处置有力、有效。

  (四)建立机制,增强社区疫情防控和处置的持续性

  有效化解重大疫情风险,建立健康、温情、明理、诚信、有序的和谐社区,需要建立疫情防控和处置的长效机制。

  1.建立运行机制。建立快速响应、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等工作机制,确保各个环节和流程运行通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信息收集、上报和预警机制。二是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党委政府有效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各方协同的工作机制,联防联控,迅速切断传播源、阻断传播途径。三是建立群防群控机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加强与社区之外治理主体的协同和联动,共同应对疫情发生,阻止疫情蔓延。

  2.建立联动机制。一是建立协同机制。治理活动的本质内核是依靠多元主体间的沟通协商实现目标。城市社区治理的关键是要调适参与主体间的关系,通过系统内部运行和外部干预,压实各类主体责任,形成多元良性互动的治理合力,有效防控和化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⑥。二是建立协商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等。畅通和拓宽群众权益保障渠道,确保政府机关、社区组织、居民之间的“传感”途径畅通,抗疫防控工作能够在法治框架内有序开展。三是建立协调机制。基于疫情防控的公益目的,居民人身自由、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等受到限制,容易引发矛盾纠纷。需要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注意加强协调、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

  3.建立监督机制。抓主体责任,相关组织和居民个人要守土有责、尽职尽责。抓督察落实,将监督寓于支持疫情防控之中、寓于帮助群众之中,推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 张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深化法治实践》[P],《光明日报》2020年02月07日。

  [2]程雨燕:《运用法治思维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卫生风险》[J],《南方杂志》2020年第3期。

  [3]孟涛:《公共卫生紧急状态法治的原理与建构——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研究》[J],《法学评论》2020年第2期。

  [4] 严圣禾、蒋正翔等:《现代城市如何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P],《光明日报》2020年02月14日。

  [5]王奇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原则与法理思维》[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0年第3期。

  [6] 杨镜仟:《城乡规划中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专项规划的探索》[J],《城镇建设》,2020年7期。

  ① 赵勇:《重庆市荣昌区昌州街道:推行“昌州管家”建设 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七一网,2019-03-27。

  ②孟涛:《公共卫生紧急状态法治的原理与建构——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研究》,《法学评论》2020年第2期。

  ③陈家刚:《疫情危机治理与奉献社会反思》,《公共行政》2020年第8期。

  ④高其才:《自我卫护:习惯法视野下非常时期的城市社区管控规范——以2020年初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对象》,《法学杂志》2020年第2期。

  ⑤陈进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3日。

  ⑥赵新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风险防控协同治理共同体的建构策略》,《公共行政》2020年第8期。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